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数据网上跑 权力晒在阳光下

发布时间:2019-11-25 06:30来源: 网络整理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天津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审计援疆”新模式 数据网上跑 权力晒在阳光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1月25日   04 版)

像一张无形的保护网撒向祖国的南疆,一套全新的“天津援疆项目资金信息化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近日在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上线,把过去依靠人工填表、跑腿审批的援疆项目资金管理的“土方法”送进了历史。

这是天津市审计部门运用“科技+制度”的办法,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而着力推动打造的一把“利器”。

天津市审计局分管局领导解释:“不是简单地把纸上的数据搬到网上,而是用信息化、大数据的方式连通一座座信息孤岛,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数据集纳整合在同一平台上。”

这将改变以往项目资金管理跨部门信息不对称、资金拨付效率不高等问题,让每一笔援助资金能够及时、高效地用在“刀刃”上,让老百姓尽早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

    老办法效率不高、跨部门信息不协调

天津对口支援的是和田地区最偏远的策勒、于田和民丰3个县。因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终年风沙漫天、处处沙漠戈壁,当地多年陷入贫困,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脱贫难度较大。

为帮助当地尽快甩掉贫困的帽子,近年来,天津动员全社会力量累计投入50多亿元,一笔笔援疆资金像一把把钥匙,在就业、教育、民生、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一点点改变当地的落后状况。

天津市审计局投资审计一处干部王凯和十几名同事每次都要在那里待上半个月,跟各种数据和表格打交道,跟田间地头的百姓聊家常,目的就是要盯紧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到底有没有落实落地,每一笔援疆资金到底用在了哪里。

天津市审计局投资审计一处处长游亚宏算了算,按照十三五规划,天津援疆项目共有百余个,“分解到县一级的项目里还更多”,按照老办法,要想把十几个亿甚至二十多个亿的资金审个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往采取的是抽审的方式,可总有抽不到的地方”。

他记得2011年天津审计工作人员初次到和田时,当地大部分还都是用手工记账,很多还用的是维吾尔语,审计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动当地逐步走向记账电子化、数字化”。

而对王凯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每次至少要花3天时间,埋头在堆成山的数据中进行比对,干的就是一件事——把财政的资金和项目对上号。也就是说,要捋清楚每笔钱到底用在哪个项目上。

审计部门近年来在援疆审计中发现,以往的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对口援疆任务需要,权责不清、同一事项重复审批、资金拨付效率不高、跨部门之间信息不协同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数据网上“跑” 援疆项目资金建起“防火墙”

对于负责援疆项目资金管理的援疆干部来说,每个月几次穿越沙漠报送审批表,是工作常态。事实上,为了降低资金管理风险,天津援疆增设了按进度拨付的二次审批环节,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审批环节过多过长,因多种情况导致签批延误时有发生,影响审批效率。

援疆三县距离前方指挥部,最近的100多公里,最远的300多公里,由于涉及审批环节较多,送表的工作人员每次至少需要在和田市住宿一晚。粗略测算,完成一次审批需要花费的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等至少上千元。而同一项目从首次拨款直至全部拨付到位,至少需要审批3次。耗时少则3天,长则10天半个月。

2018年9月,天津市审计局援疆审计调研组专程在和田召开座谈会,强化审计整改任务,提出推动援疆项目资金的信息化管控,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在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和田地区建成这样一套系统,压力非常大,刚开始的时候,晚上经常失眠。”当时刚刚被派到和田的天津市审计局援疆干部林浩,进疆后一直在和援疆同事们尝试探索一条最适合援疆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控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