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1 18:00来源: 网络整理日前,2019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演讲。她表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形成了工业互联网这一新的技术集群、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为各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李颖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地。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互联网开辟了科技竞争的新赛道,代表了产业变革新方向,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发展工业互联网意义重大。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撑构建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优化工业资源配置效率,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发展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产业重构的关键,也是持续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构建数字化生态的基础。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阶段,建设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李颖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产业重构的关键,也是持续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构建数字化生态的基础。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阶段,建设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李颖指出,两年来,工信部信软司按照“问题导向、应用牵引、先试先行”的总体思路,通过广泛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实际诉求和困难,系统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结合数百家企业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敢用”,顾虑是否有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二是“不会用”,如何开展平台的实施应用;三是“用不起”,如何确保投入产出效益。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部署和开展了政策体系布局、工程专项支持、试点示范组织、创新体验中心建设、成效跟踪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针对“不敢用”,加快平台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一是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带动社会资本近170亿元,有效提升平台安全可靠供给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平台集成应用试点示范。2018年遴选40个试点示范项目,2019年将进一步围绕新技术融合、工业数据开发利用、新模式新业态遴选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三是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遴选。持续完善评价方法,遴选十大标杆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对标国际发展。
针对“不会用”,加强平台政策引导和产业供需对接。一是持续完善平台政策体系,编制《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平台政策引导。二是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术语、工业互联网平台系列应用实施指南等标准制定,为产业界开展实践提供指引。三是持续征集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应用案例,选树先行先试标杆。四是推动建设平台应用创新中心,针对各地方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布局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推广中心,聚合产业资源,搭建供需对接载体,实现对市场的动员和培训,提供对产业协同攻关的服务和支撑。
针对“用不起”,编制平台发展指数,深化产融对接。一是启动编制平台发展指数评价框架,开展平台应用绩效测算。针对当前产业统计口径无法有效反映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互联网价值的问题,创新统计方法,开展平台应用试点项目估算、双跨平台应用价值估算。二是组织开展产融对接,打通生态链条。组织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企业投融资对接会,邀请超过10家企业和超过20家投资机构开展对接。三是加大企业上云步伐,降低应用成本。持续推进地方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宣贯培训活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云化工具、云化软件,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本,加快推动平台应用创新与普及推广。
通过上述工作,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平台+”解决方案持续涌现,行业赋能效果逐步凸显,初步缓解了企业面临的上述三方面问题。目前我国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65万台,平均用户注册数50万,平均支持工业协议125个,平均活跃开发者3800人,平均机理模型数830个,2018年平均业务收入5亿元,平均利税8000万元。在石化、机械、钢铁、电子、轻工等领域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不仅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在节能减排、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产品质量跃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