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杨农:建设全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9-11-21 14:27来源: 网络整理

财经网讯 “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已初步上线,试点提供企业综合分析服务和客户尽职调查服务,预计年内可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相关功能。”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新京报主办的“金融进化论:2019新京报金融科技论坛”上如此表示。

杨农表示,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从业机构的积极参与以及信息技术的突破应用,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多元,上下游产业链复杂,需在相关监管部门指导下建立完善适应其发展的整体制度框架,通过规则先行保障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当前,相关参与方纷纷建设区域性平台,但大多局限于本地或本企业上下游之间使用,不同平台间互联互通不足,容易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在围绕数字化风控指引、物联网应用指引、电子凭证的法律属性以及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体系、优化行业基础设施功能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业务指引和技术标准,引导和支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杨农介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在联合有关单位建设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旨在为全社会提供统一、安全、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目前,平台已初步上线,并试点提供企业综合分析服务和客户尽职调查服务,同时已与上海票据交易所建立对接通道,预计年内可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相关功能。

当前金融形式的不断进化为经济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手段。近年来,技术手段注入金融的应用与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进展和新变化。

杨农表示,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作为金融行业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全国51家各类型商业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框架指引有待建立,在大数据、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供给尚存在一定可提高空间,另外,数据治理的能力有待加强,金融科技服务主体多元、类型丰富、创新速度快,商业银行在选择金融科技服务时普遍面临信息不充分、标准不健全等。

杨农介绍,为帮助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正在推进相关工作。第一是组织研究建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整体框架,围绕数字化平台技术架构、互联网信贷、数据治理与数据资产管理、跨业态合作模式等重点课题,研究制定相关业务指引、业务规范、技术标准等自律标准规则。第二是研究建设中国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围绕金融科技服务、金融科技能力共享、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管理等功能模块,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杨农:建设全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