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业谈论的产业互联网 能带来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9-11-19 18:37来源: 网络整理这两年,产业互联网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上半场已过、下半场开启的观点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在谈及未来发展时,必提产业互联网,纷纷表示要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
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在其中,今年以来,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表示要进军产业互联网。那么,到底什么是产业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和产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密切?这只是一种夺人眼球的噱头,还是真有其实实在在的应用价值呢?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演进
通俗地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互联网技术主要在消费领域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主要商业模式的终端用户几乎都是消费者,其特征是将互联网作为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手段,在传统行业之外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互联网服务行业,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因此也被称作“消费互联网”。
而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产业互联网这一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到来。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指传统网络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部门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所形成的新型技术范式与经济活动。
与消费互联网的服务主要面向终端消费者不同,产业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应用的主体是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生产活动全价值链流程,从企业本身到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用户的全商业生态。其着力点在产业本身,通过在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互联网的这两大发展阶段,映射到第三方支付产业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一提到第三方支付,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财付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其所面向的C端账户侧支付市场,和消费互联网一样,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相比之下,针对B端企业的支付市场,或者说收单侧,其发展就相对滞后得多,目前尚没有诞生出如同财付通和支付宝一样的垄断型企业。
但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商业应用的成熟,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已经到来,第三方支付市场B端领域的广阔需求和市场,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大家的视线,成为支付机构争相布局的重点。
正如易观报告所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C端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相对固化,线上场景覆盖也趋于饱和,而针对B端企业的支付服务以及场景拓展仍大有可为。
瞄准企业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力”
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方向已定,那么,应该如何实现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读懂产业自身,看到产业本身存在哪些痛点,并针对这些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力”。
很好理解的是,对任何企业来说,不论大小,其经营的本质需求都是获客、然后达成交易,在这个基础上会对获客效率、资金/货品流转效率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支付只是交易完成的一个实现环节。
因此,与针对C端消费者的相对简单的需求不同的是,B端企业的支付市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经营赋能”。
今年8月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这正是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阶段中,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商户经营的高度概括。
在今年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的身上,已经可以看到其对此做出的有益实践。作为首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企业之一,拉卡拉支付多年来一直秉承“以解决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理念,其战略定位和方向是以支付为切入,整合信息科技,服务线下实体,全维度为中小微商户经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