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互联网扫盲人”
发布时间:2019-11-14 10:28来源: 网络整理“下乡嗨”上线时,申志刚的“依禾拼购”小程序已经赚到钱了。这个小程序还成了带动整个濮阳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撬动了那些“沉睡”的潜在消费者。
申志刚是在 2019 年初决定做“依禾拼购”的。他每次评判一个项目,都会用这个逻辑进行分析——看一个模式能不能替代上一个模式,就看有没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体验。
社区团购小程序完全符合这一逻辑。
年初,他在网上花几千块钱购买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做实验,取名依禾拼购,采用预售模式,“我就想看看,能不能用小程序卖货。”
他们在线下第一次做推广,就验证了这一方法可行。
一天下班后,申志刚的团队成员在南乐县一个小区做推广,没过多久,推广商品就被一抢而空。员工们准备满载而归。
申志刚嗅觉灵敏,打电话说,“你们等下,我过来看看。”
他到现场一看,基本是 20 岁到 45 岁的女性,“这个数据与我们后台的用户数据基本趋同。”
他开心极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不断扩充供货类型和供货量。如果一个人想在小程序里购买商品,可以在晚上 10 点前下订单,第二天,这个货物会被送到固定站点,用户可以去固定站点自提,节省了消费者大把购物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阜阳市坐公交,他通常有四种费用支付选择:投硬币,投纸币,刷公交卡,银联闪付。现在,还有一个新选择,扫微信二维码支付,轻松便捷。
庄志伟考虑采用小程序做支付码,原因与申志刚想的一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体验。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阜阳市做试点了。扫码器放在公交车前门,一上车,打开微信扫一下,一次 3 元,可以乘坐当次公交车到经过的任何地方,“司机也不用和客人说话,专心开车,收入也会直接进入运营公司的账户里。”
关于庄志伟的最新消息是,他们已经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太和县、黄山市徽州区、宣城市旌德县、亳州市利辛县,分别布施了公交车微信支付计划。
“人们在微信上用小程序调取微信支付还是很平滑流畅的。”庄志伟说,除了便民出行,公交公司在当地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这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
某种意义上,庄志伟成了公交车公司和普通民众间的第一桥梁。
申志刚的拼团模式与庄志伟在做的微信支付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连接各方,不过,它要比公交车微信支付的逻辑要复杂一些。它的链条是这样的:用户在小程序上下单,申志刚团队把货物配送到提取点,用户自己到提取点取件。
有个角色在这个链条里最重要,叫“团长”。
团长是每个站点的负责人,及时通知用户到货、提货;建立自己的微信群,转发小程序连接,引导用户购买;运用人际关系、试吃等方式,增加所辖群用户数量。他们还要给用户解疑释惑。
这些人一般是小区或者村里的便利店老板、超市负责人,是下沉市场广袤肌理中的关键节点。通过内容消费获取流量的方式在这里失效了,社交链接才是下沉市场王道。申志刚抓住了社交生态最底层且最有效的逻辑,把社区信任关系作为社交货币,迁移到微信生态。
“新留守青年”
在湖南省平江县,一个叫兴盛优选的小程序,也塑造出了一支与此相似得的新的快递服务队。
兴盛优选模式很简单,在线上建立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小程序平台,在农村里建立基站,请村里的人来配送。
在平江县,兴盛优选有一个叫郑书文的送货师傅。他的一天从凌晨三点多开始。一起床,他就要把车驾驶到崎岖的山路上,在县城取货,把货物送到各个乡镇不同门店。日复一日,不曾间断。
有时到了中午,站点老板看郑书文太累,想请他坐下来吃饭,他总说自己没时间,还有其他站点等着收货。撒腿就走了。
还有些站点老板经常看到他在车上啃干方便面或者面包,很是心疼。“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情特别复杂,从心底觉得这份工作不容易。”一位店铺老板说。
由于当地山路崎岖,物理空间阻碍了各个村落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货物流动效率不高。一个小程序,引发了一轮新供应链、物流链条的变革,郑书文们在其中反而成了货物流动的载体和媒介,辛苦,却也做着造福当地的事儿。
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消费习惯的认知,还把人留了下来,免去外出奔波务工之苦。同样是面对物理世界的困境,但人与人之间人情冷暖的好意,与人为善的信念,在他们身边争相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