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关注 减负功夫要多下在课外

发布时间:2019-11-03 16:18来源: 未知


“小学生过了晚上9点就不用写作业。”近日,有地区针对学生减负问题公开征求意见。方案一经发布,便触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得成学渣了!”

而这样的场景,似乎已成为某种固定的互动模式:每有减负政策出台,总有家长“坐不住”。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减负的“大刀”砍来砍去,往往只是在学校“一头”。可在家长心里,教育是头等大事,关乎孩子未来,学习时间越短,成才的担忧就越重。放学早了,怕撒野去玩不务正业;作业少了,怕练习不够成绩糟糕,于是乎,学校课上“减”,家长课外“加”便成为了某种被动而无奈的选择。对孩子来说,从书山题海、超纲教学,到上不完的特长班、线上课,身上的“书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翻着花样倍增。难怪有人会调侃,学校越来越“松”,家长和孩子越来越“疯”。

教育到底是该减负还是增压?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减负不是失压,快乐不是“放水”。曾经舆论场上有种声音,认为西方教育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快乐教育”,越自由越轻松越成功,然而事实证明这纯属误读。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以扎实见长,孩子们在勤学苦练里打牢基础,也涵养了刻苦专注的品性。这种效果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学子身上都有鲜明呈现,现在也为西方国家所推崇。可以说,过于强调轻松学习本不科学,严师、严管是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学习上有点压力、吃些苦头也是学生阶段必经的过程。

减负,不是削弱学校教学的分量,反而是对其“能量密度”的进一步倒逼。当学校教学的“营养”充足时,在课外时间才能更好放松身心,这才是减负的一体之两面。在这方面,相关政策得继续动真格,整治“超纲考”调整指挥棒是必要的,同时也要科学平衡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责任分配。眼下,作业家长来改、学习家长督促、特长家长培养的现实背后,其实是一些教育责任从学校向家庭转移,而家长能力、精力有限,往往仓皇加压而又不得其法。因此,减负不能光在课堂时长、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更应该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让孩子应学尽学,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从根上纾解“掉队”焦虑。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老师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重质量地教学,有针对地减负,孩子们的书包分量会更合理,千万家庭也能更安心。
文章转载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