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蓝”到“乌镇能” 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
发布时间:2019-10-23 13:04来源: 网络整理灯影幢幢桨声欸乃,石板桥和青瓦房像代码一般写在乌镇的基因里,日复一日地执行了千年。直到2014年,一群来自“云端”的互联网精英在这里“着陆”,共襄一场世界互联网的盛会,给这里注入了新的基因。
那是2014年深秋的故事。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启幕,而后永久落户。6年来,这艘从乌镇驶出的互联网小舟,惊艳了世界。
当年的乌镇,与互联网、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仅10余家,现在是900多家,GDP则从28.4亿元上升到64.6亿元。浙江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548亿元。
世界互联网大会,如同世界给了乌镇一个“金苹果”,而乌镇用6年时间呈现给世界一片果园——以乌镇互联网医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在此汇合集聚;以宇视科技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业在此异军突起;以中国电科乌镇基地等为特色的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乌镇还是那个乌镇,蓝蓝的天、依水而立的白墙黛瓦、曲折蜿蜒的小巷、湿漉漉的青石板;乌镇也不再是那个乌镇,互联网基因深深植入,改变了乌镇的产业形态,浸润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乌镇,不只有那一抹“蓝”,乌镇,很“能”。
能人汇聚 活力迸发
城市的价值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释放了人的价值。互联网为乌镇缔造了一个无边界的想象空间,人们发现,乌镇人越来越会“玩”了!
“我喜欢玩小视频和直播,唱唱越剧,就有1万人在看我!”对年逾八旬的胡晖来说,放下手机,她是马路上寻常的和蔼老太太;拿起手机,她就摇身成为“网红达人”,粉丝以数十万计。
乌镇老字号“泰丰斋”的第五代传人徐立巧,受到互联网的“点拨”,开发文创新产品,原本销量低迷的姑嫂饼甚至卖到了国外……
乌镇人变得越来越“能”,越来越多的能人则被乌镇强大的磁场吸引。
6年前,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外出招商递出名片时,总会听到对方疑惑的反问:“乌镇不是个旅游景点吗?”这一情况日益反转。如今,陈向宏接到更多的是求助:“帮我看看这个项目能在乌镇落地吗?”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揭牌,其背后的微医集团是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创始人兼CEO廖杰远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创始人之一。
领军型创业人才,一呼百应。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领域,他们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高科技产品。5G车联网、壹壹租车、埃洛客无人机……6年时间,乌镇与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数量增长了70多倍。
更多的乌镇人回来了。乌镇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设立后,有人将乌镇称为“互联网特区”,伴随互联网项目而来的,是充满活力的青年创客。在外地工作20余载的桐乡人沈怡,两年前回到家乡成立了一家科技创新型公司,创造性地研发出可离线/在线实现高容量存储和防篡改的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
过去几年,乌镇诞生了腾讯众创空间、凤岐茶社、平安创客小镇等众创空间;乌镇虚拟产业园、乌镇设计园、大数据产业园正式上线,慧澳科技项目、以色列Sky Sapience公司无人机项目、德国GRECO项目等一大批项目成功落地,“互联网创业城”名副其实。
根据近两年桐乡市人才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领域的岗位正在成为“大热门”。“回乌镇,创业去!”成为一种时尚。
能量聚变 动能澎湃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接受互联网的辐射更便利也更直接。互联网就像一个强力磁场,一个个新生事物源源不断地向乌镇输入。
一条乌镇大道,呈现了互联网大会的溢出效应。这条贯通桐乡南北的大道,不仅串起了旅游景点,还是一条产业大道。以它为依托,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应运而生。
“之前的乌镇,是约等于旅游的一个符号,后来演变成等于戏剧和文化的一个符号,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或者数字经济的一个符号。”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