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笔记:互联网大安全 周鸿祎“骑”“虎”难
发布时间:2019-10-22 14:42来源: 网络整理
今年在乌镇召开的互联网大会,恰逢中国互联网全功能接入世界25年。25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懂互联网,更意识不到互联网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1996年瀛海威在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树起第一块广告牌起,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开始一点点走入人们的生活。
回首这25年,创造并记录互联网的人有很多,从最早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到马云、马化腾、李颜宏,再到今天正当红的张一鸣、王兴、宿华,当然中国互联网史上也一定有周鸿祎写下的重要篇幅。
“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它实际上是新的价值观,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周鸿祎在谈到互联网25年时表示,“这里面包括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科技技术的创新,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造就了互联网产业,反过来互联网产业也改变了中国。”
在他看来,在互联网下半场依然是思维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的行业多年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碰撞下可能会产生链式反应,产生巨大的效果。在互联网上半场,他以颠覆式创新以及免费商业模式在中国互联网上半场“打”出一片天地,重构了传统的个人杀毒市场。在下半场,他将互联网思维带入政企安全市场,希望在这一市场产生“链式反应”。
No.1
不要像皇帝的新衣,裸奔还不自知
预见,是一种思维方式。有预见的能力,对于制定战略尤其重要。
“就像核武器谁都不敢用,一用对全人类就会带来危害。今天网络攻击未来的发展大概也是这样。网络攻击没有幸存者,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受害者。”周鸿祎近两年不断传播他的大安全理论,一是因为网络安全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对安全的意识还远远不够。
在周鸿祎看来,网络安全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变化:一是可攻击的“点”越来越多,二是危害越来越大。
更大的安全威胁与中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伴而来。今天整个社会国家的治理,整个地球运转的基础都建筑在软件之上。尤其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其背后软件更复杂。只要是软件就一定存在漏洞,软件越多,漏洞越多,被网络攻击的风险也就越大。
“坦率地说,越是用数字化的技术,这些系统在安全专家的眼里看起来就越容易受到攻击,一旦攻击起来影响就会越大。”周鸿祎指出,物联网带来整个攻防的不平衡,可能目前中国有6亿部电脑,20亿部手机,但几年后很可能中国的物联网设备有500亿部甚至1000亿部,这种情况下每个点都可能成为攻击发起点。
在周鸿祎看来今天的安全与十几年前的安全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当所有的东西都架构在互联网上,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打通,因为联网之后相当于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连通了,这样所有在虚拟世界里的攻击都可以变成物理世界的伤害。最近几年大规模网络攻击主要的伤害对象都是电站、医院、银行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发动攻击可能取得过去比军事攻击还要更好的效果。
今天的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金融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乃至于人身安全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互联网思维出发,首先要是预见到行业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去适应变化,而不是对变化坐视不理甚至试图阻挠趋势。
周鸿祎认为互联网下半场对社会的改变将会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在做任何信息化规划的时候,网络安全要同步跟上,要有预见性、前瞻性,“中国是在信息化上走得非常快的国家,如果没有网络安全的保驾护航,信息化跑得越快,可能在我们看来就是在裸奔。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很多人都有皇帝的新衣一样的心态,觉得自己很漂亮(很安全),但很可能是在裸奔。
“我们一直在大声呼吁,是要让大家重视它。承认问题存在才能找到答案。”周鸿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