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互联网这一年:融 容 荣
发布时间:2019-10-18 19:00来源: 网络整理互联网时代,“浙里”每天都是新的。
而过去这一年,发生了更多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更深更广融入浙江人的日常,体制机制地域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更多的互联网新技术在“浙里”诞生,如鱼得水,生根开花;更多互联网加持赋能的新兴业态,在“浙里”向阳生长,欣欣向荣。
深度融合
坚冰融化
互联网,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浙江人。
它,正革命性地改变着政府的效率。
从区域协调到政府运作,互联网正编织一张更大的融合网。
去年底,浙江光宇电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庆存把企业从上海市松江区搬到湖州市长兴县,本以为搬迁过程中生产许可证的新证办理和注销会是个难题,没想到因跨区域“一网通办”,两个月的流程缩短到一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长三角区域内14个城市已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正如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潘毅刚所言,长三角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一体化”地区。互联网打破行政壁垒,加快长三角城市之间一体化进程。
今年7月,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公布了“最多跑一次”“一件事”目录,“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样本。截至今年6月,省市县三级适宜网上办事项网上办事实现率达95.2%,全省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实现率达74.9%。
它,正重塑企业的生产流程。
不久前,宁波凯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柔性制造装配生产线开始了最终调试,电熨斗的装配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与过去相比,产能提升30%,用工成本降低60%。
“家电产品种类多,零部件多,因此一直难以实现装配自动化。”慈溪市经信局副局长许百远说,慈溪家电产业多年以来一直寻求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实现大规模的智能化生产,但在装配环节始终无法破题,凯波集团这条生产线解决了慈溪家电产业集群实现智能化生产中最棘手的问题。
实体经济的“互联网+”,不再停留在网络销售,更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介入,再造企业的营销、研发、生产、管理等流程。在浙江,这步伐迈得坚定。今年上半年全省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42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9894台,累计在役机器人达到8.09万台。
它,正逐步破解人们的看病难。
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践者,“微医”用数字技术打通了市县乡村的医疗、医药、医保体系,为个人用户提供咨询、诊疗、健康消费等诸多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就医流程对医疗场所的束缚,让人们便捷享受线上问诊、海外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让看病不再难。
融,是融合,亦是融化。在浙江,曾经看似难以突破的壁垒和坚冰,正在加速消融。
兼容并包
前景广阔
开放包容,是创新最好的土壤。
过去一年,围绕互联网,浙江拿下数个全国第一——
全国首个上云社保、医保信息系统在衢州市正式上线切换取得成功,该市所有社保、医保窗口对外开放办理业务;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公司,在杭州发布全球首个自主可控的5G独立组网(SA)云网络;
……
浙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呵护和拥抱互联网的每一次科技创新,给互联网新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努力促进互联网新技术落地生根。
实施《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重点建设之江实验室……浙江省抢抓机遇、全面布局,着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产业化。
今年5月,中国喜临门集团与浙江移动合作,在企业的3条袋装弹簧生产线、2条绗缝生产线上应用了5G技术,成为第一批5G应用的“尝鲜者”。“5G能够这么快应用于我们的生产,与浙江5G发展速度快、更成熟有很大的关系。”喜临门智能制造中心信息化高级工程师舒邦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