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发布时间:2019-10-17 07:45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互聯網初入京城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1996年11月23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1997年1月24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1997年5月18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2001年3月15日,《北京日報》16版

1996年互聯網初入北京城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2001年1月6日,《北京日報》6版

  本周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浙江烏鎮開幕。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成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個國家。網絡走入北京市民的生活是在兩年后——1996年,堪稱北京的網絡年。這一年,互聯網來到普通人的身邊,迅速改變著大家的生活。

  北京迎來網絡年

  1993年,“家用電腦熱”席卷大江南北,1995年全國賣出110萬台個人電腦,其中北京人購買的數量、比例都穩居第一。

  隨著互聯網聯入中國,已經用上電腦的人,不再滿足於“單兵作戰”,而是迷上了新玩意兒——電腦聯網。

  京城百姓開始和網絡結緣。1996年,以建立百姓網為目標的“瀛海威時空”開辦僅一年,就吸引4000多名北京電腦發燒友上網,230萬人次登錄進網交流。很多企業、單位、部門也是在這一年動手建立“局域網”。

  “聯上Internet,就等於和世界聯了網。”1996年,一批高科技企業和單位紛紛舉辦科普、展示活動,向人們介紹網絡。北大方正與世紀互聯通訊公司達成合作,新出廠的方正電腦全部預裝Internet入網軟件,享受8小時免費上網——買了電腦就等於買了網絡。

  北京的網絡市場日趨火爆,世界大型網絡企業也紛紛進入北京。

  計算機界人士當時提出,1996年是北京的網絡年,網絡將最終來到每個人身邊,改變我們的生活。(1996年11月23日《北京日報》2版,《北京網絡熱起來》)

  網吧亮相北京街頭

  1996年11月19日,北京第一家網絡咖啡屋“實華開網絡咖啡屋”在首都體育館西門外開門迎客,隨后,“網吧”這個新名詞迅速被人們所熟知。

  當時的“網吧”提供的不光是聯網電腦,還有咖啡屋的溫馨環境。1997年1月,本報記者探訪實華開網絡咖啡屋時看到,11台奔騰電腦一溜兒排開,剩下的一半空間擱了五六張桌子,吧台上供應著各色飲料。顧客可以在這裡一邊享受著香濃美味的咖啡,一邊在國際互聯網絡中盡情漫游。來這裡的有發電子郵件的大學生,有查找資料的公司職員,有在網上找人聊天的年輕人,還有玩網上游戲的外國人。

  截至1997年初,本市陸續開業的網吧有近10家,主要集中在海澱區中關村地帶。“我覺得北京人挺‘潮’的,什麼時髦都能趕上。去年網絡那麼熱,我們就嘗試著開了這麼一個網吧。”坐落在北京大學南門口的賽博網吧的負責人說。(1997年1月24日《北京日報》2版,《“網吧”悄悄在京城街頭亮相》)

  嘶啞撥號聲鏈接“新世界”

  網絡剛開始走近人們身邊的時候,上網的人並不多。1996年1月,中國電信的ChinaNet在北京的撥號端口隻能支持2000個用戶,但當時全北京也湊不夠這麼多個用戶,上網很少佔線。

  隨著網費的下降,被俗稱為“貓”的調制解調器(MODEM)逐漸暢銷,伴隨著嘶啞的電話撥號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感受到了網絡的魅力。

  1997年年底,北京地區的因特網用戶已經超過10萬戶,網民數列全國第一,申請開戶上網的市民仍天天不斷。每個因特網的開戶賬號往往不止一個人使用,北京網民的增加速度,超過了家庭電話剛興起時的裝機速度。

  網絡到底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1995年時,考一個居京生活常識:“怎麼買火車票?”“北京通”會詳細而復雜地告訴你:提前三天買票去人民大學預售處﹔提前一天去前門﹔買當天的票到北京站。此外,還必須提醒你買票時千萬不要站錯隊,排京廣線的隊,買不到去上海或者哈爾濱的票。

  而到了1997年,這一切變得簡單多了,隨便到哪個售票點排個隊,你都能買到去各地的票——因為所有的售票處都電腦聯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