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何不愿意强攻版图庞大的欧洲市场?
发布时间:2019-10-15 11:57来源: 网络整理最近几年,从微信、Tiktok、支付宝到茄子快传、猎豹移动等产品都在强攻海外市场,快手、YY等公司在南美市场快速增长,BAT近年来也不断在海外投资、落子布局等。
目前来看,Tiktok算是中国互联网出海比较成功的一个项目,从近期表现来看,它在美国本土、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下载排名逐渐与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并驾齐驱。在印度市场,Facebook和Instagram等平台正面临TikTok的激烈竞争。TikTok在印度拥有2亿用户。Facebook目前在印度有3亿用户,一场激烈的用户争夺战已经打响。
中国互联网出海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转型和产能过剩需要分流的结果。随着过去几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结构的固化,流量与用户渗透率基本上已经见顶。根据QuestMobile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11.4亿,2019年Q2用户规模单季度内下降近200万。整个互联网产业突围要么转向尚未充分挖掘的下沉市场,要么转向海外市场。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环境全揭秘》显示,2017年Q4出海企业已达到720个,中国互联网的出海的主流方向是东亚、北美、东南亚等地。Tiktok是少数在美国市场进展不错的玩家。
从全球的版图来看,印度、东南亚是国内互联网出海的首选与重点市场。比如,阿里斥资10亿美元拿下东南亚最大电商Lazada,投资了另一家东南亚电商平台Tokopedia,在线支付平台HelloPay、Mynt等,并入股新加坡邮政10.35%股份着手建立国际物流电商平台等。腾讯也在东南亚与印度市场动作频频,腾讯继投资印度内容和社交网络音乐Sharecha,在今年10月又参与了印度电商Udaan的5.85亿美元的投资。
此外,2018年1月美团也投资了印度尼西亚最大生活服务平台Go-Jek,后又参与了印度在线送餐服务Swiggy 的1亿美元融资项目,雷军顺为资本也投资了印度社交电商品牌Meesho。头条、快手之后,阅文集团日前在强势进军东南亚等等。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曾表示:“过去三年里,中国本土资本已成为东南亚科技投资的主力军。从2016年-2019年上半年,中国资本总投资规模为132.11亿美元,占东南亚科技类企业全球募资额的46.8%。”
与高调进军东南亚与印度市场相反,市场版图庞大的欧洲市场,是国内互联网不愿意碰或者说不太敢去强攻的市场。比如TikTok将海外的重点战略目标市场定为美国、日本和印度。之前英国也在其中,不过已经在新的战略中被抹去了。
不选欧洲,是由文化差异、用户价值与渗透空间决定
从用户价值来看,欧洲人少ARPU高,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人多但ARPU低。综合评判下来,整个欧洲的人群基数不低且单价高,是非常优质目标人群了。但中国互联网出海为什么就是要忽略欧洲?
我们知道,互联网讲究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互联网项目的价值上限主要取决三个因素:用户群价值,渗透率、变现模式。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量是决定产品价值最根本的指标。而用户群价值受目标市场GDP与经济水平影响。这意味着出海目标市场的选择,互联网渗透率更关键,渗透率高,意味着蛋糕与市场增量所剩无几,投资回报率低,风险高。渗透率低意味着更高的人口红利与更低的进入门槛与竞争水平,根据《2018全球数字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是58%,欧洲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80%-90%。
这也意味着东南等发展中国家的高质量的产品少,中国互联网公司入局,是高维打低维,符合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欧洲市场用户付费能力强,用户价值高,但进入壁垒较高。因此,虽然欧洲市场尚有不错的互联网存量用户,但新兴市场的增量空间更广阔,挖掘增量比抢夺存量要容易的多,这也是为何中国互联网厂商都有意无意的避开欧洲市场。
在以印度、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尽管互联网服务排名靠前的公司也是硅谷大厂,但是本土化程度不深,渗透率远未达到欧洲市场的程度,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要在这些国家打开局面要更为容易。
此外,还可以从文化、地域以及创业文化、土壤等诸多方面来看,无论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在文化上与国内有一致性与类似性,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知与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层面,亚洲人的心理感知与共情力大致类似,但欧洲人则不一样。欧洲与美国文化更契合,因此,欧洲互联网当前被一众硅谷大厂统治,尽管在隐私问题上,欧盟让众多硅谷大厂吃下了罚单,但是硅谷大厂不走,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进不来。
市场分散,硅谷巨头已垄断各领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