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打假更需政企合作
发布时间:2019-10-11 08:31来源: 网络整理5月20日,媒体探访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张梓望 摄(资料图)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通过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和维权援助等机制。南都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知识产权”一词已至少6次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山寨侵权既是公众痛点,也是政府部门监管重点。面对侵权乱象,政府部门要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作为新组建的部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要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精准打击能力?为此,南都记者专访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相关负责人。
改变多头执法局面
上半年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案件近1.5万件
南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组建后,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哪些体制机制上的新变化?
执法稽查局相关负责人:去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知识产权执法监管体制作出调整,将原来由工商和知识产权等部门承担的商标专利等执法职能统一由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改变了过去分头、多头执法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执法监管力度。
去年10月,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也进行调整,将原来设立于商务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改设在市场监管总局,目前有27个成员单位。这一调整坚持了对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对于开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顶层制度设计对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应该会比以往做得更好。
南都:据公开报道统计,今年以来,“知识产权”一词至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现6次,市场监管总局新组建后在此方面有何新举措?
执法稽查局相关负责人: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2019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假冒伪劣问题较为突出领域,重拳出击,严厉查处侵犯商标、专利、“傍名牌”及冒用、伪造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案件近1.5万件。
今年6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还在《2019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中部署27家成员单位立足职责,围绕互联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进出口环节、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治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重点市场监管,严惩侵权假冒犯罪。
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部署各地依法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今年“4·26”期间,湖北集中销毁了假冒伪劣商品共计60万件、货值达5000余万元,包括假冒波尔多地区葡萄酒5万余瓶,芝华士、威士忌等洋酒5000多瓶,假冒匡威、万斯等品牌鞋1.7万余双。
强化互联网领域打假
打假更需要政企合作,社会共治
南都:针对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执法稽查局相关负责人: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网上检查网站、网店214万个次,提请关闭网站6100多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4.8万次,查处违法案件4.5万件。
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的管辖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还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制定《加强网购和进出口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实施办法》,就依法加强执法监管、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强化执法协调联动、大力推进行刑衔接、建立工作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共治机制等作出规定。
今年6月,“网剑行动”再次启动,对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安全食品及假药劣药、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互联网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南都:互联网时代下,制假售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制销地点又很分散,怎么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