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学+城”, 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9-30 07:17来源: 网络整理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南部,回龙观天通苑两个居住社区的北部,京承高速和京新高速之间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的区域,横亘着一座创新之城——未来科学城。这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两头连着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恰逢未来科学城奠基启动建设10周年,10年的时间里,未来科学城的名字由“科技”改成“科学”,占地面积由最初的10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70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也由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转变为集聚一流企业、一流研发机构、一流人才,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近期,我们实地探访启动建设10周年的北京未来科学城,探寻未来科学城是怎样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立足“科学+城”,发挥人才集聚和创新驱动作用,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贡献力量的。
发挥主体功能 打造重点区域
201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三城一区”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了“三城一区”各自的功能定位,未来科学城定位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按照这一定位,昌平区会同北京市科委,编制完成了未来科学城规划(2017年—2035年)。2018年12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明确了在昌平南部平原地区构建“两区一心”的空间格局,通过全域化、全要素发展支撑未来科学城建设。
昌平区委书记于长辉表示,昌平聚焦搞活未来科学城,突出“科学+城”的理念,坚持科教融合、产城融合,引入多元主体,加强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生态,打造以“能源谷”“生命谷”为代表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努力成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在空间布局上,未来科学城设有东区和西区“两区”,重点发挥“科学+城”功能。东区包括未来科学城一期、二期、北七家成果转化基地。西区包括沙河高教园、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功能区。“一心”是生态绿心,这是建设首都北部通风廊道和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重要生态组团,重点发挥生态功能。
“未来科学城的目标定位是对标德国、美国休斯敦、荷兰埃因霍温等国际知名的技术创新中心。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到2035年各阶段发展目标,并展望了2050年的远期目标。”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小利介绍,其中,到2020年,将初步形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力初显的局面,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载体;到2025年,建成具有活力的创新之城;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到2050年,建成创新引领、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的科学魅力之城。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