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腾讯产业互联网周年考:一路狂奔能否再造一个腾讯?

发布时间:2019-09-30 07:07来源: 网络整理

K图 00700_0

  9月25日的深圳,空气中有了少许秋的味道。在深南大道旁的腾讯大厦里,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总裁汤道生要向外界交出一份年度答卷。

  2018年9月30日,腾讯开启了一场“决定未来20年命运”的大转型,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作为承载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部门,某种意义上,CSIG的使命是要“再造一个腾讯”。

  彼时对腾讯来说,这是开启“互联网的下半场”的战略调整。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拥有十多亿用户的腾讯是赢家,但更激烈的竞争也接踵而至:在社交业务上,用户增长瓶颈显现;在信息流业务上,面临与今日头条等竞品的正面交锋。

  “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去年8月,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心境。

  巧合的是,在9月25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汤道生也用了“如履薄冰”一词形容自己的状态。经过一年的探索,他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超越连接极限

  腾讯的上一次大转型发生在2011年,确立了“开放”战略,通过账号关系链、流量、支付体系以及投资等,跟行业形成共生关系,做大了朋友圈。

  但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行业下一个增长引擎在哪里也成为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

  腾讯选择了产业互联网。去年9月,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让C端产品形成矩阵去应C端的挑战,这就是腾讯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最重大的变化无疑是新成立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让外界看到腾讯在To B市场重金投入的决心。

  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马化腾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架构调整以实现转型。在当年年底的员工大会上,他表示:“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地梳理。”去年9月30日的这次架构大调整,为腾讯向产业互联网进发理顺了业务关系。

  事实上,腾讯选择产业互联网作为赛道是有着明确的逻辑支撑的。马化腾在今年3月的一次演讲中说道:“微信已经成为中国首个拥有10亿级用户的互联网产品,但连接人与人的极限,在全世界就是几十亿个节点。如果连接人和物,人与服务,节点规模将会增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量级。”

  那么,腾讯能做好产业互联网吗?

  “朝目标狂奔”

  9月25日下午,汤道生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路小跑来到了采访室。坐定后,记者让他给腾讯过去一年的组织调整做一个总结,他给出的答案是“朝目标狂奔”。

  对于腾讯,产业互联网这条路并不平坦,汤道生必须憋足了气力向前冲。

  其实,在没有正式宣布进军产业互联网之前,“腾讯有无To B基因”的问题早已成为外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问题的背景也很简单:腾讯此前的业务在C端高度聚焦,切入到不熟悉的B端业务后,自身能力难以匹配客户的需求。

  腾讯内部正视这些问题。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隔行如隔山”。汤道生表示,CSIG涉及的行业非常多,他们也有非常了解行业的团队,外部、内部都在培养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他们一起做产业互联网的业务。但他还是坦言,他们不可能了解那么多行业、对每个行业都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他们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个行业的水还挺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