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 院长张春和接受南都
发布时间:2019-09-28 16:14来源: 网络整理2018年9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成为继杭州、北京之后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并全面实行“网上纠纷网上审理”模式。
2019年9月25日,在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南方新闻网总编辑、南都报系党委书记、总裁梅志清,带队独家专访广州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
在接受南都专访时,张春和梳理介绍了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年来在改革、办案、机制创新、服务保障互联网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探索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困惑,并回应了媒体和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
穗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今年突破5000亿
广州互联网法院位于海珠区新港东路148号,进入其位于52层的诉讼服务中心,开放式设计,全景落地玻璃窗,成排智能诉讼服务终端……科技感、未来感扑面而来。
与传统法院不同,广州互联网法院实行在线立案和庭审,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部诉讼流程,让其诉讼服务大厅看上去“很清静”。
窗外,珠江横贯而过。远处猎德桥、东塔、西塔等城市地标尽收眼底。近处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唯品会、小米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写字楼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一年前筹建时,曾有多个选址考虑,最后还是选了这里。”张春和指着窗外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所在区域介绍,“毕竟产业聚集在这儿,法院要贴近服务、贴近保障”。
张春和介绍,广东是通信和信息大省,也是网络大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之一的广州,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增速保持在25%左右。2019年,广州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5000亿元,是全国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和电商交易中心。
数据显示,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年以来收案数3.7万余件,超过杭州、北京互联网法院同期案件量。
一年收案3.7万余件,人均结案数全国第一
张春和介绍,从去年成立至今年9月底,广州互联网法院网上智慧审理平台的总体访问量已超986.6万人次,注册用户达21万余人。至今年9月27日,该院共完成立案37688件,审结27956件。该院25名员额法官,一年来人均结案数达到1118件,居全国第一。
据介绍,上述案件呈现几大突出特点。一是类型相对集中,互联网知识产权及金融纠纷案件分别占全部收案数的56.87%和39.85%。二是争议标的额小,31.04%以上案件标的在1万元以内。三是案件事实同质化强。如在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中,多数案件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存在较大相似性。四是地域跨度大。57.3%的案件当事人来自广东省之外的地区,所涉地域几乎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与地区的当事人。
“大部分当事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地,这与当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有较大关系。”张春和称,该院案件当事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与互联网用户整体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相吻合。
相关司法大数据统计还显示,该院案件的当事人网上提交立案申请的高峰期是每天12点至13点左右,但晚上22点甚至是凌晨2点后仍有当事人在申请立案。“可以说我们是一家不打烊的法院,能24小时为当事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张春和称。
案多人少怎么破?问题倒逼机制不断创新
仅有25名员额法官,面对巨量互联网案件,案多人少的矛盾怎么破?张春和表示,一方面以问题倒逼机制创新,一方面向科技要生产力。
该院推出了多项首创。比如在全国首试5G远程庭审,以“低延时、大带宽、大连接”提升当事人诉讼体验,让身处不同地域的当事人“隔空开庭”得以实现。
此外,该院联合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州市司法局等8家单位共同组建司法区块链,与电信、移动、联通、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京东等29家公司签约共建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共同搭建起“网通法链”智慧生态系统,以区块链技术破解电子证据存证举证难、可信度低等问题,从源头实现“一键调证”,促进了后期审判效率的提升。
该院“网通法链”生态系统上线以来,各区块链节点单位在线存证的网购、互联网金融等电子数据目前已达1988万余条。
为高效化解跨地域互联网纠纷,该院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引入港澳台特邀调解员20余人,目前已调解纠纷10656件。如歌手林俊杰诉胡桃里餐厅网络侵权案等一批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纠纷,得以成功在线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