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平互联网:滴滴、贝壳们的万亿进击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24 17:49来源: 网络整理在面临自营式、内生式的线性增长天花板时,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拆掉行业的 " 墙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互联网凶猛生长的这 20 多年,回溯众多互联网企业走上指数级增长之路,都离不开三个字——平台化。所谓平台化,最起码要拥有三个特质:去中间化、去中心化、去边界化。
据 FN 商业(ID:FN-24H)观察,最近两年行业平台化崛起趋势明显,不管是出行平台化如滴滴,地产平台化如贝壳,还是更早之前就完成 B2C 电商平台化的京东。这些企业都曾立志在行业的护城河中做 " 头羊 ",但在面临自营式、内生式的线性增长天花板时,在市场、资本、用户等多方需求合力助推下,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拆掉行业的 " 墙 "。
吞不下的蛋糕
流年不利的滴滴,自 2018 年接连两起 "顺风车杀人事件 " 之后就陷入了厄运循环。顺风车业务无限期整改、2019 年年初大规模裁员,还有口径不一的巨亏传闻,亏损数额从年均百万到千亿不等。在公众和资本市场的责难之外,身为巨无霸企业的滴滴也需要一个 " 转变契机 "。
2019 年 5 月,滴滴在成都首次接入了第三方出行服务商 " 秒走打车 ";7 月,滴滴宣布正式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8 月,滴滴在广州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 " 如祺出行 "。业内分析认为,此类融入第三方的战略姿态标志着滴滴正从一家出行服务提供商向 " 平台化 " 企业过渡。
" 平台化 " 在互联网语境中并不陌生,它通常与自营相对,本质上是企业在领域内从 " 纵队 " 向 " 横队 " 的延展。2018 年 4 月,链家网宣布成立贝壳找房平台,旨在接入更多房产经纪公司及个人业主共享房源;更早之前,京东从自营 3C 产品的网上商城转型成第三方卖家入驻的电商平台,由管道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延伸。
在市场广大或利润丰厚的行业,有资源有能力的企业没有多少会甘心从一开始就做一个平台,最典型的是链家。
链家成立至今 18 年,赶上了行业和资本的双重红利。公开信息显示,截至 2018 年 9 月,链家融资规模超过 120 亿元,资方包括鼎晖、融创、万科等知名机构。借力真金白银,链家开始疯狂扩张门店、并购同业公司,其间不惜与其他中介打价格战推高行业门槛,拉升房东委托价格并用独家协议垄断房源,甚至被指是房价上涨的帮凶。
地产中介江湖的种种事迹构勒出左老板 " 不让寸土 " 的作风,一路遇佛杀佛也帮助链家在三年内布局全国 32 个城市、8000 家门店及 11 万经纪人,最终跻身国内房产中介公司头把交椅。垂直领域的好成绩显然和如今的平台化难成因果,链家有房干嘛还要贝壳找房呢?
有人说是因为链家的金融业务被管控导致其产业闭环的梦想断裂,也有人说是因为链家不断抬高中介费率已经贴近增长的天花板,其实这些猜测的落点相同——有些领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赢者通吃,链家耕耘多年也仅仅占据了 10% 的市场份额。
" 市场太大,一家公司吃不下 " 的情况,在以 " 衣食住行 " 为代表的大众消费领域中最为典型。与其筑墙自封,不如开放共赢,这个道理京东早在 2011 年就想通了。
在那之前,马云坚定的不看好自营 B2C 模式,在术业有专攻的理论基调下,淘宝生来就是一家开放给第三方商户的平台型公司;而刘强东认为用户只会关注商品价格和服务,只有凭过硬的自营模式才能满足需求。
起初,没有假货的确是京东用以对抗山寨淘宝的不二法门,链家用真房源在 58、搜房等平台中突出重围也是差不多的逻辑。
然而 2011 年,京东发觉了自身模式带来的发展瓶颈。数据显示,虽然在自营 B2C 中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 35%,位居各电商之首,但在含平台 B2C 在内的综合竞争中,京东的市场占有率仅为 18%,远低于份额已经接近 50% 的淘宝。或是兼而受到凡客危机的启示,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悄然选择了品类扩充,正式开启 " 一手自营、一手平台 " 的战略规划。
据此可以推演出如今滴滴选择建网约车开放平台的理由,虽然此举对作为行业标杆的滴滴而言,是否能为其提高接单量、实现运营团队效用最大化尚不可知,但至少能为垄断之恶的舆情找一个出口。
据统计,滴滴在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高达 9 成,但在出行市场的份额尚无权威数据可供参照。模糊的市场空白、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同样给了美团打车、高德叫车等入局的勇气,更狠绝的是高德叫车一上线就接入了各种网约车服务商。
困兽之斗
平台化并不意味着吞噬掉原有的自营业务,当两种迥然相异的业务形态并行的时候,矛盾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