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式微 产业互联势起
发布时间:2019-08-17 03:01来源: 网络整理【移动互联式微 产业互联势起】以用户数量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红利正在快速消退。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净减少200万,在近20年的相关统计中,该数值还从未出现过绝对值下降的情况,这或许标志着移动互联经济的发展拐点正式到来。(中国经营网)
以用户数量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红利正在快速消退。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净减少200万,在近20年的相关统计中,该数值还从未出现过绝对值下降的情况,这或许标志着移动互联经济的发展拐点正式到来。
所谓红利,就是皆大欢喜,就是一张桌上打牌的人都赢了。移动互联红利,说的是互联网技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时,只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数量,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用户还能够获得一定额外补贴。这也是最近十几年来互联网领域最常见的商业逻辑,即提供商以资本“烧钱”先行、通过低价产品或免费服务来补贴用户,然后在用户流量的基础上通过广告等增值服务营利。
移动互联红利的消退,是从受补贴的用户一方首先开始的。比如,在早期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上,开一个网上商店几乎没有门槛,也没有所谓的年费,相比开一家实体商店,小微企业及商业个体不仅可以减少房租水电等固定支出,还绕过了工商税务等行政成本,甚至还可以24小时营业以绕过营业时间的局限。网上店家的成本降低、周转加快最终传导给最终的消费者,使得网上购物方便而实惠。而只要入驻店家和消费者快速增加,互联网交易平台通过收取佣金也能赚得钵满盆溢。
而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开网店的成本已经和开实体店的成本持平了。一方面是随着用户数量的饱和及稳定,互联网平台开始收取年费等门槛费,另一方面是随着店家之间的竞争,经营过程中还需要支出较高的排名竞价费。再加上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眼球经济”带来的赢者通吃的特征,移动互联平台最初的普惠性被逐渐侵蚀,终端消费者面临的网上、网下价格差也几乎被抹平。
接着,移动互联红利的消退开始向供应商一端进一步蔓延。表现之一就是移动互联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竞争市场从一线城市、中心城市逐渐向外围城市、甚至农村市场依次下沉。今年年初被热议的“消费降级”现象,其实和众多低收入群体进入互联网消费领域相关。当最低收入的群体也被裹挟进了移动互联的大潮,其实意味着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达到了其所能触及的市场的边界,能够持续发掘的增值空间也日见稀薄。
再后面,通过资本先行以补贴用户的商业逻辑本身也行不通了。随着市场空间的日益狭小,大量补贴不是为了探索新技术的开发,甚至也不多考虑现有技术的新应用场景,而仅仅是为了占有市场而补贴,仿佛有了流量就会有一切。但这样的补贴竞争要么带来市场垄断,要么带来产能过剩。于是,人们看到了网约车兼并潮之后的价格飞涨,看到了共享单车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地鸡毛。资本市场也开始有所警醒,对于互联网创业的风投资本投资增速在下降,互联网企业的股价也在近期呈现下跌之势。
移动互联企业竞争的本质,是对用户时间的节约,也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但是用户的时间、注意力终归是有限的,甚至手机屏幕的有效使用面积也是有限的,在各种终端程序涌现的同时,终归有一些应用图标会被挤出那块小小的屏幕。当然,移动互联红利的消退所指的不是整个行业即将衰落,而是说其增量空间已经碰到了天花板。
与此同时,产业互联却方兴未艾。移动互联与产业互联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领域的融合,而后者则是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的融合。技术融合方向上的不同,带来的经济效果差距将是巨大的。移动互联可以说主要围绕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展开,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时间,但对GDP的直接贡献却是相对有限的。
举例而言,交易平台撮合了大量的交易,却并没有显著扩大各个行业的生产,即便它能使得消费者从每年消费1件衣服增加为2件衣服,却不能使消费者从消费一辆汽车增加为两辆汽车,而社交网络及视频直播等行业对经济产出的增加则更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从宏观数据上看,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的总收入约为1万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GDP占比约为3.6%,据此推算,整个互联网相关行业的GDP占比应该不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