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刷榜是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侵蚀
发布时间:2019-08-10 06:46来源: 网络整理“付费刷榜,就能让APP在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长此以往,一旦被虚假数据侵蚀,网络平台本身就会面临信任危机。要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完善技术,提升对造假行为的识别能力,坚决打击黑产。”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针对手机APP的评论、评分和下载量的背后,暗藏一条黑色产业链。付费刷榜,就能让APP在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付费评论,就可以提升APP的好评率,营造APP口碑不错的假象。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不参与刷榜游戏,APP就难以出头。
其实,APP刷榜不是什么新话题。在强调数据的互联网世界,“万物皆可刷”。电商平台的商品销量可以刷,商品评价可以刷;推荐平台上的“种草”笔记可以刷,网红博主的点赞量和互动量也可以刷……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网络黑产。
靠作弊和造假就可以操纵数据。乍一看,目光所及处一片繁荣;但仔细一瞧,处处是坑。那排名前列的APP,可能就是个山寨货;那被众多网友赞美的餐厅,可能从餐食到服务都乏善可陈;那被热议的网红护肤品,可能根本就是低成本劣质“三无”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遭遇刷量的平台,都旗帜鲜明地反对造假。社交电商平台“小红书”在被曝出存在刷量问题后,发声明说对黑产打击到底,坚决捍卫社区生态,因为信任是平台立身之本。国外点评软件TripAdvisor也强调,在该软件撰写虚假评论在多个司法区都被视为违法行为,触犯了欧盟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和涉及消费者保护、欺诈和虚假广告的多个国家法律。
确实,一旦被虚假数据侵蚀,平台本身就会面临信任危机。不过,有些平台也与流量造假达成某种合谋——虚假流量能够提升平台热度和用户活跃度,即使知道这流量中存在猫腻,为了自身利益,也干脆睁只眼闭只眼。虚假数据能营造看似还不错的广告效果,能提升自媒体和大V的商业价值——这场游戏,一定有人甚至不少人乐意玩下去。
但是,若黑产肆无忌惮,刷榜愈演愈烈,威胁的是整个互联网信任体系——如果好评、分数甚至一条条看起来有模有样的点评都是假的,那么互联网世界的评价机制又何以立足?当消费者对评价、对分数的信任崩溃,互联网平台上的交易成本必然会随之升高。当广告主不知道广告投放的真实效果,本来有价值的数据就只能沦为虚无的比特——这对以数据为傲的互联网产业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和黑产的斗争,如很多人所说,是没有尽头的“猫鼠游戏”。只要数据是评价指标之一,就一定会有人用各种手段进行数据造假,也就一定需要监管方持之以恒地与之作斗争。要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完善技术,提升对造假行为的识别能力;监管各方也必须形成合力,联动出击;对刷量行为要划定红线,为打击黑产在法律上提供依据。
刷量游戏的参与各方都应该意识到,这游戏如果一直玩下去,恶果必将显现。用户信任崩盘的后果,将由整个互联网产业来承担。利益是暂时的,伤害是永久的。如果用户用脚投票,抛弃这一整套评价、排名体系,砸钱的你和他,最后收获的都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