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产业互联网趋势:赋能B端企业,ToM成主
发布时间:2019-08-05 03:40来源: 网络整理互联网的上一个黄金十年,机会俯拾皆是。
无数企业凭借着轻巧的电商、内容、社交模式吸引C端流量,从“低、中、高”不同维度精准打击用户群,筑底各大平台建立私域流量,一个个小而美的生意应运而生。
十年后的今天,AI大火、云计算集中爆发、5G商用、SaaS成抢跑赛道……所有新兴信号汇聚在一处,开始讲述产业生意的新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产业互联网下的生意新形态。
和黄金十年的粗放式流量相比,如今的流量需要更高级的入口来撬动。用生意人的话说,就是用消费者满意的方式来服务消费者。
消费互联网给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既提供了基石,也提出了要求。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企业通过更好、更高效率的需求捕捉和匹配来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而紧随其后的产业互联网就必须以此为起点,进行B端赋能。
巨头不再是巨头,巨头依然是巨头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传统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将从某种意义上失去既有的移动互联网地位,彻彻底底从产业底层开始筑墙,被久置于聚光灯下的互联网企业在特定的行业内将不再享受高光。
道理显而易见。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在消费者服务、数据分析、反馈等方面必有所长,但在真正的细分产业上却仅是门外汉,不论是供应链还是市场布局,互联网巨头都需要来自本土文化的一种嫁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真正的产业纵深面前,互联网巨头们的护城河暂时失效,但这并不是全貌。
互联网被人们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正是源于互联网企业对于消费者全方位的数据把控和精准分析。这也同样是这些巨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所在。
相比于传统行业,巨头们更了解数字化升级的始末以及基本运作方式。就具体动作来看,腾讯提出要做企业的“工具箱”“连接器”,京东则是数字科技“赋能”,基于此的是其广而泛的行业布局。
绝对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互联网公司对于消费者整体画像的把控更为成体系,基于中前台的场景解决手段也更加成熟,能够加快企业的产业化进阶节奏。
可以说,在产业互联网的时代里,这些巨头将不再是之前既定的巨头,但却仍有可能成为新的领跑者。
互联网to产业,亦是产业to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时代,“P(平台)”“B(商家)”将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平台需要结合大企业最为全面的行业/领域策略来实现对这个行业信息化、数据化的快速渗透,尽快落地输出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进而再反哺回同赛道的中小型B端企业。
客观来说,尽管名为产业互联网,但是就双方地位而言,这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即互联网选择产业,同时产业也在选择互联网。
对产业而言,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必须辅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模式和手段来实现内部的优化升级,利用技术的手段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进而实现对产业链的全把控;
而对互联网而言,其对于产业的需求更不用言明,互联网下半场本身就是TO B行情。
每个细分行业都会出现个大平台
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个细分行业或许都会出现一个大的平台。
互联网的下半场,更可能会出现一家企业演化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上游,并集中提供给中小企业进行赋能,打通上下游的通道,消除壁垒,真正从行业的角度实现正面超车。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谁掌握的资源越多,谁能更为迅速的完成对整个供应链的覆盖,或许就能成为这个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同时,基于平台的模式,同样可以接入一切可以接入的方式,如金融,如物流,如前后期服务,而一旦这种模式形成势能,也注定将很难被颠覆。
To M成产业主基调
就本质而言,互联网的本质仍然基于人的服务,产业互联网也不例外。
在以往的模式下,用户或消费者更多的是作为产品及服务价值的被动接收者,在厂商给出的有限空间里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