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刷墙人:找墙半小时、刷墙半小时,一天赚1000元
发布时间:2019-07-11 14:21来源: 网络整理近两年,互联网公司掀起一阵“下沉”热。根据QuestMobile,中国三线及以下市场有着超过6亿的庞大用户,孕育着商机和蓝海。
从最初的宣传标语,到保健品“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利器,再到如今互联网公司“争奇斗艳”的竞技场,小小一面墙,历经岁月变迁,映出一部中国农村消费简史。
近日,我们走访了河南、安徽多地,还原互联网刷墙人的第一现场。
马龙跳上车,手里还提着热腾腾的水煎包。咬一口,鲜香的肉汁漫上来,浓郁的羊肉味顿时“挤”满狭小的车厢。
这天,他凌晨5点就起床配好颜料,准备开着自己的黑豹牌小货车,前往200公里外的河南周口市商水县。
6月末,天气却透着阴凉,不似前一天燥热,他有些庆幸,“修修补补又三年”的小货车空调早就停摆,若是遭遇暴晒,指不定多热。
拎着刷墙工具的马龙。刘飞越 摄
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里的同伴都睡着了,马龙点了几根烟提神。唯一的插曲发生在进城时,交警拦下“色彩斑斓”的小货车,罚了两百块。
马龙是商丘一墙体广告刷墙队的“队长”,干这行已经六年多。经他的手在农村“留名”的大品牌不少,比如苏宁、小米、优酷、火山小视频等等。
不过,施工队常驻队员只有他自己,来活时就喊上亲戚朋友打个零工,工费一天200元。
小货车车斗里放着颜料粉、颜料桶、刷子、喷枪、版样,红色、蓝色、白色等斑驳的颜料堆积在桶口,蔓延到车身。马龙祥的身上、手上、脚上星星点点布着色斑,特别是脚趾上的红色颜料,乍一看还挺鲜艳。
马龙的脚趾上沾上了红色颜料。刘飞越 摄
马龙是“90后”,1米8的个头儿,体重却只有120斤,精瘦、黝黑。他自嘲,自打进了广告这行,肤色就“急转直下”。安徽亳州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石磊经常与马龙合作,他说,小马做事实在得很。
刷墙本身不难,喷枪白漆打底、贴版样、刷色、细描,就完工了。高2米、宽10米的广告墙,马龙和他的工友两人,一天工作10小时,一般能刷完15面。累了就在硬纸壳上躺躺。
工作中的马龙
难的是找墙,马龙说:“找墙半小时、刷墙半小时。”
墙体广告性价比高,成本低、曝光足,只要颜料过关,至少能保存一年。
十字路口的墙体是“黄金广告位”,一眼就能望见,人、车川流不息。一般而言,省道优于县道、县道优于乡道。不过,这样的位置往往也是“香饽饽”,广告一个接一个。
刘飞越 摄
五六月份是广告淡季,接的活不稳定。往往是做半个月、歇半个月,闲下来时,马龙偶尔会去建筑工地打打零工。
收费看面积、覆盖范围、具体要求等,均价不到10元/平方米。干一天的活,马龙一般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淡季不挑活。比如这一次,马龙来回400公里,还要在河南商水县住上几日,油费、高速费、食宿费就不少。但有收入总比没收入好,他甚至还接过浙江温州的单,开着他的“黑豹”驱车1000多公里,光路上就花了3天。
赶上节假日就是旺季,特别是春节前后。那时,别说休息,哪怕天天刷墙,连着一两个月不休息都做不完。
农村广告墙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三株口服液的吴炳新。
保健品是上世纪90年代的集体记忆。1993年,三株集团在山东济南创建,董事长吴炳新大量聘人下乡镇做宣传,再发下一桶颜料和模板,让他们把“三株口服液”的广告刷到村里每一个能刷字的角落。一时间,中国的广袤农村处处可见“三株口服液”,不光土墙、电线杆、道路围栏,甚至茅厕上都有。
图片来自网络
在农村广告墙的推波助澜下,1996年,三株口服液卖出了惊人的80亿,其中有60%来自农村市场。不过,这也是三株口服液的巅峰,没多久,它就因为虚假广告、产品质量问题,销量断崖式下滑,一度要申请破产。
三株轰然倒塌,但它的营销“神话”却流传了下来。几年后,一个名叫史玉柱的人如法炮制,把另一款保健品的广告刷到农村的土墙甚至猪圈上,产品的名称是“脑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