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无锡:紧密型医联体依托“互联网+”将专家资源

发布时间:2019-07-09 14:56来源: 网络整理

  8日上午10点多,60岁居民许小娟因感冒咳嗽来到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影像科技师为她拍了X光胸片后,立刻将片子传送到与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联动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八院的影像科主任张克云坐在电脑前仔细读片,20分钟后给出诊断结果:符合支气管炎。

  这是无锡梁溪区紧密型医联体的又一实招——影像医联体正式传片的第一天,上午1个多小时,双方共同会诊了3张片子。这意味着今后居民就近在社区拍片,能享受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专家诊断,一旦有问题需要转诊,八院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这样一来,既让市民少跑腿减负担,又能提高社区的影像诊断水平。

  从松散型到半紧密型,再到现在的紧密型,无锡的医联体建设走得早而快。如何将医联体联得更紧更密,让居民享受到更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无锡医疗界一直在思考和探路。

无锡:紧密型医联体依托“互联网+”将专家资源

(图片来自网络)

  医改不单是改管理,同时也要改供给端

  事实上,影像医生短缺问题,一直是基层的一大烦恼。采访中获悉,目前每个社卫中心年拍片量在5000人次左右,但有的中心仅有1-2位影像科医生,有的甚至只有技师没有医生。

  作为梁溪区二级医院的“龙头”,八院今年3月开始启动区域内影像医联体建设。经过几个月系统调试,这个“通道”终于打通。目前广益等9家社卫中心纳入影像医联体,今后将逐步覆盖全区所有16家中心。按照每个中心每天约10-15张片子的量,八院每天将增加约100张片子的读片量。八院副院长顾晓明说,医院设专岗专人,由资深影像医生每天专门负责为社区读片;同时对社区影像医生进行轮训、一起开读片会等,提高基层的业务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医改不单是改管理,同时也要改供给端,对患者就医形成引导,将大医院的专家资源“腾”给更多患者,而医联体就是其中的重大举措。“一方面,通过医联体让大医院的专家下沉社区,让居民能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卫生健康,可以将医学影像、检验检查、消毒供应等,通过紧密联通实现同质化服务。”

  去除医保“紧箍咒”形成“命运共同体”

  4岁的男孩晨晨(化名)患疝气,由社区转诊到八院。5日一早,孩子的母亲来到该院医保科要求转诊到市儿童医院治疗。“疝气只是一个小手术,我们医院完全可以治。”经过一番解释协调,家长终于愿意住院治疗。医保科科长顾敏说,这样的转诊协调现在每个月都要处理10来例。

  出现这种变化,源于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政——八院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居民医保联合定点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八院和这6家社卫中心实行居民医保费用总额包干制结算。患者不需要从中心转诊,即可直接到八院就诊,但是转三级医院需经八院审核。

  医保“紧箍咒”,这是医联体碰到的另一大难题。不同等级医院的医保定额不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联体向“深”处推进。而医保包干结算后,医联体内“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大医院避免过度医疗,并主动积极控费;基层的医保费用少超支甚至不超支,从而减少医保费用;居民看病无需转诊更方便,分级诊疗得以落实。

  数据说明了一切:今年1-6月,八院的居民医保门诊量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万人次增长了近一倍。而从6家社卫中心转到三级医院的人数逐月减少,1月份上转2400余人次,6月份减少到500余人次。这“一增一减”中,体现出分级诊疗的实效。而从前6个月医保费用结算看,从1月份的超支近200万元,到6月份已经基本实现了结余。

  鼓励“上下”积极自愿主动地“联”

  “走到紧密型医联体这一步,先要解决一些机制上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副调研员胡建伟表示,在医保政策、薪酬分配、人才流动、价格机制等方面要探索创新突破,鼓励“上下”积极自愿主动地“联”。

  一家三级医院的有关负责人坦言,对于“龙头”单位来说,以前的医联体更像是一个“尽责任,靠感情”的行政任务,形成紧密结构后,体系内各成员间信息共享、责任利益共担。“医联体运行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势必增加,这在绩效上如何体现,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