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才有新社交?
发布时间:2019-07-08 11:21来源: 网络整理导语:以内容工具产品起家的即刻,它的首批用户大多是互联网和媒体从业者。2018年年初,即刻正式转型为社区产品,定位于“年轻人的兴趣社区”
7月初,即刻再次改版,产品形态更彻底地往社区方向进发。这次即刻加入了更像Instagram Story的功能“我的日记”,更像QQ空间的功能“今日来访者”,首页从Feed流变成了圈子卡片,用以推荐精选内容。但比起功能上的升级,更值得注意的是即刻在此次改版中首次正式提出产品的目标人群是“95后”。
以内容工具产品起家的即刻,它的首批用户大多是互联网和媒体从业者。2018年年初,即刻正式转型为社区产品,定位于“年轻人的兴趣社区”,为了拓宽用户属性,它赞助了多档综艺节目,包括面向潮流年轻人的《即刻电音》,面向饭圈的《中国音乐公告牌》,和面向二次元用户的《故事王2》。
如今它不仅瞄准了社交赛道,更将扳机扣得更准,直指“95后”。
即刻6.0版本即刻6.0版本
此前即刻联合创始人林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转型就是求生欲。现在急切的求生欲促使着即刻再向前一步,他们要更加贴近“95后”,对产品进行了社交化大改版。
“95 后”被全方位伏击
2018年,资本市场迎来了一股“社交热”。对于资本来说,社交相对于其他涉及实体服务的产品,这是一门相对“便宜”的投资。假若投中一个项目,那就可能有上千万倍的回报。另一个让人相信社交尚有机会的是市场上“逃离微信”的呼声此起彼伏。微信已被熟人关系填满,用户需要全新的社交产品作为出口。
因此,市场不仅涌现了一大批“社交新贵”,大公司也在持续在社交上发力。但直到现在,还能收获资本青睐持续运营的产品,几乎只有两种类型,一是背靠大公司资源,二是明确针对“95后”、“00后”等年轻人群体。
毫无疑问,年轻人的生活正被资本全方位的关注。许多份针对“95后”、“00后”的研究报告都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不再区分“线下和线下”,“网友和朋友”,线上交友要满足的是“陪伴”,不需要真的见面。
所有报告都肯定了他们的交友模式发生了改变,认为代际交替能催生新的社交巨头诞生。这批涌现的“社交新贵”们也大打着“95后”的旗帜,似乎,新人类的社交需求才更值得重视。
根据即刻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即刻总用户量为4200多万,月活跃用户为1400多万,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58分钟,其中有49%的用户在16-23岁以下。“95后”用户不少,也不必激进地取悦他们,但即刻还是决定了要更直接地迎接年轻用户。
实际上以社交产品起家,目前还能活跃在市场上的产品,绝非因为代际交替而崛起。更多是抓住了技术变迁的新机遇,有的是抓住了PC时代,有的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崛起。像是Instagram,则是抓住了手机摄像头的像素提高,以图片为武器吸引到了更多人。
“95后”社交更像是个伪命题,跟所有由资本主导的风口一样,打造一个全新的概念,吸引更多的关注的资本进入。
转型就是求生欲,林航这句话不无道理。他告诉PingWest品玩,在转型成社区产品前,还是一款内容工具的即刻就发现了转型的可能性。他们看到用户在产品内消费完内容后,会产生大量的互动行为。用户需要的绝非单一的内容消费。这个现象对即刻来说是个好机会,因为相比内容工具,社交是个更大的市场,所以转型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可惜的是,这次更贴近“95后”的改版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App Store上6.0新版本的评价几乎都是差评,很明显,老用户不太接受即刻激进的“社交化”。
未知的机会
其实社交从来没有真正冷却下来。在资本都在关注O2O、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时,依旧有不少社交项目拿到机构投资,只不过跟市场动辄成千万上亿的投资相比,这个赛道上实在没有什么疯狂的资本游戏。
对专注于社交的初创企业来说,一千万美金已经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投资,这跟前几年在资本的助推下,瞬间膨胀的独角兽公司相比,完全不是个让人趋之若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