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积极探索 让工业互联网有效落地

发布时间:2019-06-18 13:36来源: 网络整理

  从制造到“智”造,工业互联网被视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方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工业互联网加快从概念进入实践,正在形成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工业互联网如何更有效落地、服务广大离散型中小微企业?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生产力征信模型”,在国内率先利用工业互联网探索出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普适性产品及服务,先后帮助2000余家工业小微企业对接20余家金融机构,对接金融服务达12.8亿元。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常州天正股份董事长张翀昊进行了采访。

  摆脱消费互联网路径依赖

  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大都参考消费互联网,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正逐步呈现。

  消费互联网依托平台渗透进入各类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大量难以在线下获得的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消费互联网的建设模式趋向于固化:即从平台提供服务,从服务走向流量,从流量走向数据,再由大数据为平台构建新的服务,形成循环。

  张翀昊表示,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能够提供某一种很难在线下获得的服务。例如:普通消费者很难跨省采购,因此,电商提供了服务;“宅男宅女”不愿意出门吃饭,因此,外卖提供了服务;电话订酒店缺乏选择对比,因此,旅游平台提供了服务。这些平台通过线上交易为消费者带来原本无法享受到的服务、节约消费者大量的交易成本,并且解决消费者获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各个平台也遵循消费互联网的“套路”:希望从平台提供服务,通过扩大在线服务规模,获得大量客户与数据,走向正循环,也就是从平台到服务,从服务到流量,从流量到数据。

  然而,工业领域与消费互联网在发展路径上有着本质区别。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有“采购部”,其本职工作就是去各地搜寻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对专业的采购人员来说,跨区域采购到合适的产品并不困难,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身并不能给予工业企业某种新的服务,很难降低其交易成本,亦难解决采购过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工业互联网并不能完全依赖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张翀昊认为,在工业领域,只有大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才能深入挖掘新生需求。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要靠“数据”激发企业新需求,以新需求开发相应服务,汇集服务建设平台,再从平台获取客户流量,产生新数据,最终形成正向循环。

  以中小微企业为关注对象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对象多为石油、钢铁、电力等大型流程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型企业总量仅占工业企业总量的3%,流程型企业总量约占工业企业总量的17%。对于这两类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方式,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打造局域网,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内部工作效率等。

  与规上企业、流程型企业相对应,全国还有97%的中小微企业、有83%的离散型制造业。这些中小微企业、离散型企业才应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的主体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基础。这些企业亟待拥抱工业互联网,但截至目前,仍未有明确的方向。

  张翀昊认为,互联网是面向大众的网络,工业互联网也应该是面向所有工业企业的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方向不仅要关注流程型企业、规上企业的内部信息化,更应该关注在现有的业态下,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占比更高的离散型中小微工业企业上云,并享受到有效服务,这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亟待突破的重点。

  打造工业互联网普适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