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厂村又有大动作!在世界献血者日用互联网人
发布时间:2019-06-17 19:31来源: 网络整理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研究所中二十二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部分血液红细胞与血浆之间发生了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
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他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液分成3种:A、B、O。不同类型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凝血、溶血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因为这个发现,人类第一次知道了血型的存在,真正开始洞察了血液的秘密。兰德斯坦纳的这项伟大发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因此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输血对于治疗血液性疾病、治疗外科疾病尤其是外伤和分娩起决定性作用。在人类搞清血型的秘密后,输血治疗法逐渐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但是,即使人类使用输血疗法的历史已经长达百年,在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患者得不到健康、充足的血源供应。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由于不能获得安全血液,很多乡村地区甚至包括一些城市卫生保健机构中,都有很多人因为输血不足而死亡。在非洲南部地区,多达20%的孕产妇死亡和15%的儿童死亡可归因于由疟疾造成的严重贫血,而治疗这些疾病通常需要安全及时的输血。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输血治疗,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献血设施落后和献血设备不足。
所以,为了提高各国人民对献血、输血的意识,2005年的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192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14日作为“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是兰德斯坦纳的生日,国际卫生大会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表彰这位血型发现者的伟大贡献。
在我国,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公民献血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血液供给状况已有较大好转。我国正从义务献血、无偿献血并存的状态,向完全无偿献血过渡,预计在2022年,我国将实现供血100%来自自愿献血。
但是,我国的无偿献血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献血人群的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在我国的无偿献血人群组成中,学生、公司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占据绝大多数,而其他人群则占比较小。
血液并不是可以长期保存的资源,绝大多数献血血液只能保存一个月左右,因此在学生和职员放假期间,很多城市都会出现季节性的“血荒”。对于学生、职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以外的人群来说,他们的献血意识还不强,部分人对无偿献血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事实上,无偿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提升造血能力等多种好处。献血之后,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本人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 所以说:“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为了提升我国普通群众的献血意识,在国际献血者日到来之际,后厂村的互联网公司们纷纷用自己的行动号召大家无偿献血。
6月12日上午,由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办、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与百度公司承办的“为血液打造安全之城”第16届世界献血者日大型宣传活动暨“网聚爱心 热血青年”献血活动在北京百度科技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