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原则、特征和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9-06-10 12:26来源: 网络整理[银行资本金通过吸收老百姓储蓄,资本充足率10倍,10亿元资本金一般可以吸收100亿元储蓄,这个资金是老百姓储蓄来的,是有规范机制的,这种储蓄转化为贷款来源、杠杆来源,有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存贷比、坏账拨备等一套制度监管组合在一起的信用系统。然而,P2P没有这些系统,P2P单单通过对网民的高息揽储、给予储户高利息回报承诺,进而将网民的钱集资过来。]
[网贷公司的资本金和贷款余额总量的杠杆比,任何时候都应控制在1:10左右,决不能超过1:20甚至1:30。在常规的ABS、ABN(资产支持票据)的发债机制中,并没有约定一笔贷款资产的发债循环的次数,基于网贷业务的快速周转能力,一笔底层资产一年就可能循环5次、10次,几年下来,杠杆比有可能达到30次、40次,形成巨大的泡沫风险。]
中国金融业最近这些年一直在着力解决三个问题:金融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实向虚?金融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如何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特别是不要出系统性大面积的风险?这三件事一直是金融主管当局或整个金融系统都在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要解决这三方面问题。
本文的主题是讨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的互联网金融,重点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原则、路径以及负面清单等问题,讨论在数字金融平台上展开的互联网金融,如何解决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金融风险的问题。
一、P2P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最近五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件比较悲壮的事情就是P2P的泛滥。P2P在上世纪90年代从英国兴起,新世纪初在美国开始推进,但英国和美国到今天为止P2P企业不超过几十个,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英美对P2P监管十分明确,P2P平台一不能筹资吸储,二不能放贷运行,所谓P2P,是网民和网民互相约定借贷,P2P平台只是一个中介。这种借贷方式在金融体系发达的英美当然没有太大发展意义。但是P2P在中国从2006年开始发展,到2013年和2014年大规模泛滥,从2013年、2014年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形成了P2P公司注册上万家。现在,绝大部分瘫痪,形成近万亿元坏账,大量网民倾家荡产。
一说到P2P,就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P2P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本身是好的,只是没有管好,一些坏人利用P2P做了坏事。有这些看法的人,往往是前些年P2P的狂热吹捧者甚至是推动者。P2P问题的要害在哪里?不能把它跟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相提并论,否定P2P并不是否定互联网金融,这是两码事。
P2P金融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农村里以高息揽储的老鼠会、乡里乡亲间的高利贷,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死灰复燃,而老鼠会这类东西本来是熟人经济、乡村经济中的一个陋习,即便要闯祸,也就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了不得到几个亿,辐射面积不会太大,而P2P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覆盖一个城市,覆盖几十个城市,甚至可以覆盖到全国,最后造成了网民们彼此之间连面都没见过,就形成几十亿元、上百亿元金额坏账的局面。
P2P的问题要害是什么?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原则背道而驰的如下五个机制,在互联网平台光芒下,竟然被放行了:
1。这种P2P公司的资本金是所谓众筹而来。这个众筹是网络众筹,即通过互联网向网民刚性承诺高回报投资拉来的资本金。
2.P2P的融资杠杆从网民来。假设有3亿元资本金,如果要想放30亿元贷款、放100亿元贷款,资本金和贷款之间有一个杠杆,这个杠杆性资金从哪里来?银行资本金通过吸收老百姓储蓄,资本充足率10倍,10亿元资本金一般可以吸收100亿元储蓄,这个资金是老百姓储蓄来的,是有规范机制的,这种储蓄转化为贷款来源、杠杆来源,有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存贷比、坏账拨备等一套制度监管组合在一起的信用系统。然而,P2P没有这些系统,P2P单单通过对网民的高息揽储、给予储户高利息回报承诺,进而将网民的钱集资过来。
3。放贷对象通过互联网面向所有的不相干网民。P2P企业跟网民乱放高利贷,跟网民高息揽储,跟网民众筹资本金。本来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产业链会雁过留声,是有场景的,但是P2P的服务对象是互联网上对象,并没有具体的产业链,也没有什么场景,导致互联网的信息起不了信用的补充作用,但是互联网穿透辐射贷款放出去的速度又异常快,只要有人想借高利贷,钱就会被立刻借出去,造成了P2P平台跟网民乱放高利贷,跟网民高息揽储,跟网民众筹资本金的混乱现象。
4。借贷资金短长不一。由此导致靠借新还旧形成庞氏骗局式的资金池,而这个资金池不由任何其他方面监管,仅由P2P公司平台负责。
5。一旦出事,要么P2P企业卷款而走,要么瘫痪无法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