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庞邢健:EcoStruxure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在于开放兼容
发布时间:2019-06-09 15:07来源: 网络整理6月5日到6月6日,施耐德电气在厦门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创新峰会。峰会的参与者将近三千人,包括施耐德电气的客户、生态合作伙伴、经济学家、行业专家等群体,峰会的展区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展出施耐德电气在楼宇、工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20个行业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峰会期间也发布了硬件和软件新品,组织了多场行业论坛和施耐德电气厦门工厂的参观。可以说,这场峰会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区最大型的对外交流活动,通过这场峰会,施耐德电气向外展现自我,也沟通客户、合作伙伴。
在该峰会上,EcoStruxure常常被施耐德电气的高管和基层员工提及。据施耐德电气的介绍,EcoStruxure是施耐德电气基于物联网推出的架构与平台,其包含三层架构:底层的互联互通产品、中层的边缘控制和上层的应用、分析与服务。基于这三层架构,施耐德电气帮助楼宇、工厂、配电等领域的客户提高数字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作为一家有180多年历史的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经历了几个业务转型期。19世纪,施耐德电气刚成立时,做的是钢铁铸造。20世纪,施耐德电气将精力放在电力控制,到了21世纪,施耐德电气专注于能效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业务是施耐德电气近年寄望甚高的业务。
2018财年,施耐德电气营收达到260亿欧元(大概为2017亿人民币),全球有超过13.7万员工,业务布局100多个国家。“施耐德电气是少有的在全球各地区业务发展都很均衡的企业。”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介绍,2018财年,施耐德电气的营收27%来自西欧,28%来自北美,29%来自亚太地区,三大主业务区的营收差距不大,其他地区则占了16%。
如果按终端市场来划分,施耐德电气39.1%的营收来自楼宇领域(包括商业、工业、住宅用途的楼宇),28.5%的营收来自工业领域,14.4%来自数据中心和网络,10.5%来自能源和基础设施,7.5%来自公用事业。
工业是施耐德电气的一大营收支柱,也是施耐德电气较为熟悉的领域。2017年,施耐德电气向中国区发布了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对于这一被施耐德电气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事物,外界相当关心其跟行业其他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何不同之处。
“工业互联网我们特别强调开放性、兼容性。”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在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EcoStruxure的开放性在业内有口皆碑。
在庞邢健看来,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的并不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身,而是平台上的应用和服务。截至目前,EcoStruxure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48万个安装现场,得到超过2万名系统集成商和开发者的支持,通过40多款数字化服务在云端管理着超过160万份资产。
庞邢健认为工业是深度定制化的。实现工业的数字化,必须要打通IT(信息技术)和OT(运营技术),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决策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不懂运营技术,再多的数据也难以提取出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从数据到信息再到决策、效果,需要IT和OT的融合,EcoStruxure强调的是,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上层的软件、应用与服务之间无缝集成。
EcoStruxure的开放性体现在,无论是底层的互联互通等硬件产品,还是上层的系统等软件产品,EcoStruxure都可以兼容不同品牌,不会借EcoStruxure要求用户跟施耐德电气或者某些品牌绑定。
庞邢健用施耐德电气曾经给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做全景指挥中心作为一个例子。那个项目,施耐德电气需要将ADNOC 20多个子公司的153个软件应用程序的数据与新闻、天气、运输数据等数据集成,有超过20万个过程和生产参数,超过10个企业级数据库,统筹这些数据来提升计划、调度、电力监控、管道和船舶的跟踪等。不光数据繁杂,采集、记录数据的硬件、软件也繁杂,没有足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难以做到。
庞邢健指出,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工厂不会完全没有自动化的能力,如果为了用上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而将原来在自动化、数字化方面的投资推翻重来,对于很多客户来说不现实。
“很多时候客户不是要新增产能,而要让旧产能更高效、可靠、安全。”庞邢健解释,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也让很多客户在设备投资方面相当谨慎,投资最好立竿见影或者“温和改造”。庞邢健认为,施耐德电气的发展史使得自身有开放和兼容的基因,很早以前,施耐德电气的开关控制产品就一枝独秀,要做好开关控制,兼顾多个线路的能力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