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产业互联网,UCloud为何提出“不争”?
发布时间:2019-06-06 00:18来源: 网络整理5月28日,在UCloud用户大会暨Think in Cloud北京站活动上,有一个环节特别让人印象深刻:UCloud进行了品牌升级,启用了中文名字“优刻得”,取“优秀的云立刻可以得到”之意,新的品牌标语为“优刻得中立云,不和用户竞争的云”。
熟悉UCloud的人们可能知道,其在云计算市场立足,最重要的差异化战略,就是提出“中立性”的概念。这让UCloud在资本层面不和任何圈内巨头搭界的“劣势”,反而变成了竞争的优势。
正如UCloud CEO季昕华所言,“巨头投资一家公司,得到了一棵树木,而我们得到了这棵树木之外的整个森林”。
现在,UCloud将“不和用户竞争的云”放到了品牌标语的高度,不仅是对“中立性”的继承和升级,更是代表了一种对当下云计算发展进入纵深阶段的洞察。
Cloud2.0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
云计算市场正在发生变局,如果说Cloud1.0时代主要是互联网行业上云,那么Cloud2.0时代则是传统行业开始上云,这时候,是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当云计算进入深水区。
季昕华说,当传统企业上云时,他们很多情况下担心数据被大公司获取和分析。显然,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迈过Cloud2.0时代的坎儿。
这个时候,UCloud明确提出“不和用户竞争”,加上从出生到现在纯粹做云、不做业务、不做SaaS的定位,让其天生就能赢得传统企业的信任。
UCloud为了解决数据流通和安全问题,创新性地推出了一个可信数据流通平台: “安全屋”,连接各种数据来源方和数据使用方,用户可以使用数据,但不能拿走数据。
例如,在最近举行的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中,安全屋提供云端的比赛沙箱环境,让参赛队伍在沙箱内使用高质量的数据做建模,参赛选手按照自己的需求提交算法并直接访问原始数据做模型训练,训练之后的模型可以输出下载,但是原始数据无法带走。
或许只有UCloud这样拥有“不和用户竞争”的价值观的企业,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通过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控,又让数据可以流通,从而能够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
季昕华将产业升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数字化,利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产业运行效率;第二阶段是产业互联网化,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让互联网成为各行业的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产业智能化,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在产业领域,全面实现产业智能化。
显然,这和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别。可以预计,当数据安全和流通的问题解决,产业升级的大门也将打开,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所以,UCloud选择“不和用户竞争”,既是价值观使然,也是客户的痛点需求,是Cloud2.0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
“+U”加油,云计算的竞争是生态之争
现在都在讲产业互联网,那么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说,消费互联网时代是物理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是化学的。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是连接,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就是融合。
季昕华认为,消费互联网有非常好的技术研发人员,他们可以自己做产品,但是产业互联网不一样,传统企业很少有IT人员、研发人员,所以他们需要外部的支持。一句话,消费互联网对云计算的需求主要是在云的支撑,而产业互联网则除了云的支撑,还需要应用场景的落地。
既然UCloud不碰应用,不碰数据,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产业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呢?答案是开放。在UCloud用户大会北京站活动上,UCloud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首次公布了“+U合作伙伴计划”,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生态。
华琨强调:“UCloud不做业务,不和用户竞争;不做应用类SaaS,天然不会和合作伙伴竞争;坚持中立、纯粹做云,天生被集成,将以云计算为基石和底座,全面聚能产业链各方力量,赋能产业用户转型升级。”
UCloud的差异化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特色云产品、全球化覆盖能力、企业客户资源、技术服务能力等四大方面,包括经过大规模验证的专有云、渠道云、合营云、海外云、轻量级IaaS平台UCloudStack、数据安全屋、罗马、数据方舟等全线特色云产品、上万家优质企业客户资源、数百人的直销团队、解决方案及认证培训、覆盖全球的全套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