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即墨探访⑤:车间从1000平米减到200平米 工人从40多人减到6人产量却翻番
发布时间:2020-07-29 15:15来源: 网络整理半岛记者 王磊 华敬方
一个占地大约200平米的生产线,一共有6位工人在为机器服务。生产线的前段把最基础的电路板“吞进去”,顺着生产线一路下来,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装配、自动检测、自动校准、自动喷码……20多道工序一气呵成,一件件成品智能电表出现在生产线的末端。
曾经,这样的智能电表生产车间要占地1000多平,至少需要40多名工人参与生产,而经过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后,占地大幅缩减,用工大量减少,产量却可以翻翻。位于即墨的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赵丰华说,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变化,“这也给企业向海外市场持续发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全自动生产线
一条尖端生产线,把千平米车间“压”成200平
说起工业互联网的改造,给企业带来了什么,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赵丰华说,“还是到车间看一下吧,或许,看完之后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是这一句“到车间看一下”,让乾程科技收获了非常多的订单。“基本上每个到车间参观的客户,几乎都在公司下了订单。”赵丰华说,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改造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自信心,“到车间参观后,几乎每个客户都为我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点赞,同时,也更清楚这种全自动生产、检测系统产出的智能电表为何有着高乎寻常的合格率。”
看板展示每个生产流程信息
在乾程科技生产车间,记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工人很少,诺大的生产车间,在视线范围内,基本上不会超过10个人。“我们这部分车间的工业互联网改造,还没有全部完成,待全部完成后能看到的工人数量会更少。”公司智能装备部经理柳翔介绍说,用人最少的一条生产线在二楼的一个车间,“那条生产线是目前我们公司最为先进的一条生产线,全流程仅需要6名工人。”
乾程科技信息化生产车间
在柳翔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条生产线分别在前端和末端有两名工人,在生产线的中间,有一名工人,另外,还有一位生产线的负责人。“生产线前端工人的工作是,把电路板放进生产线;而末端两名工人主要是辅助机器进行包装。”柳翔说,中间那名工人主要是巡查机器,为机器服务,而生产线的负责人主要是协调生产。
全自动生产线,几乎看不到工人
记者看到,随着工人在生产线的前段,把电路板放进生产线,便开始了一台智能电表的生产之路。电路板在生产线上随着机械手的舞动,一路完成自动焊接、自动装配、自动检测、自动除尘、自动检测、自动校准、自动喷码、自动刻录等20道工序。
“这是一条对工艺要求比较高的生产线,可以生产对功能要求比较高的智能电表。”赵丰华介绍说,之前生产这种智能电表,需要大概1000平米的生产车间,至少需要40多名工人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现在这种生产流程,200平米左右的生产车间,6个工人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工作。”
部分生产车间还有待升级改造
客户可实时通过视频系统看车间
乾程科技自动化改造让参观者点赞,而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改造除了自动化,还有信息化。对此,柳翔介绍说,此前公司的订单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测试系统、仓储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信息化已基本改造完成,“今年,我们又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生产系统,把之前每个系统串联起来。可以说,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工业互联网的改造要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完成生产端和客户端、供应商端的有效信息沟通。”
偌大的生产车间,工人却非常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乾程科技还与客户开放了视频端口。“我们的客户下单后,不但可以实时查看生产排期、生产进程,如果已经开始生产后,客户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查看生产进程。”赵丰华介绍说,这样客户能更加便捷地了解自己订购的产品生产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看到产品是通过哪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
电子看板详细呈现设备生产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