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重构教育带来契机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
发布时间:2020-07-29 08:37来源: 网络整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到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数十万所学校、2.8亿学生、1700万教师走上一条他们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暂时脱离现实课堂的在线教学之路,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
在这场“迁徙”中,学生、家长、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的变化,需要重新去定义。
一场阵地战正在打响
武汉宣布封城后,2月6日,为保障全国高校在线教学的网络畅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夜向全体用户发出了一封信,宣布进入战时保障状态,并向接入高校承诺:疫情期间根据学校需要升级带宽。截至今年6月,CERNET已经为近500所高校升级带宽超过200G。
然而,虽然当前我国行政村的光纤和4G的覆盖率都已超过98%,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网络接入条件不断改善,但盲点依然存在。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在线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疫情暴发后,家住西藏昌都市,就读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斯朗巴珍在开学上网课时,只能爬到雪山山顶才能收到网络信号。在学校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联动下,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连夜开工迅速建成一座新基站,斯朗巴珍得以在家上网课。
如果说通信网络是这次实战中寸土必争的阵地,那么教学平台就是先进趁手的武器。
疫情期间,钉钉、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师生耳熟能详的在线平台,其用户都得到爆发式增长。其中,雨课堂用户增长了2600万,覆盖超过6000个院校机构;钉钉用户截至3月31日已经突破3亿,疫情期间支持全国14万所学校在线上课。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汪潇潇认为,在线教学平台用户的快速增长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会带来这些平台持续扩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线教学情况的需求实现功能的快速迭代,持续创新。
此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在线教学实战中源源不断的弹药。然而,虽然有大量的在线课程对线上复课进行有效支撑,但线上教学对实操类课程是一个巨大挑战。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两年前有感于实训场地等的匮乏,利用VR技术自主研发建设了虚拟实训室,搭建了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不少高校、职校也表示,要加强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项目和资源的开发。
在线教,是重构而不是“搬家”
在疫情期间,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游刃有余的上网课,甚至很多教师连最基本的在线教学技能都不掌握。
根据清华大学今年2月初的一个摸底统计,2600位教师中不到20%的教师能熟练掌握基本在线教学技能,教师普遍对于是否能够开展高质量在线教学存在较强的焦虑感。清华大学为此组建了覆盖几乎所有学科、有着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15名教师组成的临时专家组,负责给全校教师进修辅导。
不但学校在行动,很多有在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打破学段的界限,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形成了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负责人余建波是国内最早接触慕课的教师之一。几年前,他做了一个公众号,经常分享自己在线学习的经验。今年春节过后,他的后台粉丝数在20天之内就增长了3万多,文章平均阅读量急速增长。2月10日,他发布在公众号上的《如何快速制作视频课件(PPT、WPS、Keynote)》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
除了公众号,节后余建波还就“如何结合平台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等问题作专题在线直播,帮助全国教师为“停课不停教”做好准备。他觉得,直播课不等于传统课堂的搬家,需要重新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直播中能够与老师互动。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一项高校在线教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抱有信心,并愿意在疫情后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而基础教育、职教的老师对于在线教学的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数月以来,许多教师经历了从抵触,到尝试,经历失败,最终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的历程。这对中国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在线教学的启蒙运动。”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表示。
互联网给重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疫情则是一次加速器,但仍然需要中国教师从技能、意识到理念实现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革命,才有望重塑崭新的教育形态与模式。
在线学,由自律走向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