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我在互联网大厂写周报:想起就头皮发麻

发布时间:2020-07-25 20:15来源: 网络整理

近日,阿里在内部论坛宣布,不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只需要团队的一把手发月报,且不超过1000字就行。此外,阿里不仅取消了周报,还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脉脉上,一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吐槽:现在的周报要有思考、有感想、有量化、有目标,还要有里程和规划,最后我看大家洋洋洒洒不知道从哪里复制粘贴过来背景啥的,实际上做的事情就那么几行字。

周报制度和文化成为最近互联网圈的一大热门话题。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讲,周报或许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对于一个数万人以上的互联网大厂,周报汇报成为了管理者了解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执行走样,也会有一些弊端。

周报制度到底该不该存在?又要如何写周报?

带着这个疑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采访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滴滴、快手、京东、小米8家互联网大厂的职场人士。站在他们的视角,透过周报,“窥一斑而知全豹”,折射互联网大厂的管理风格和制度文化。

回想写周报仍头皮发麻,确实压力大,无时无刻都想着

杨飞 | 公司:阿里巴巴,在职1年(已离职),岗位:运营

近日,我才得知老东家取消了周报。说心里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和疑惑:阿里竟然把最主要的一种管理手段取消了?什么样的新管理方式,才可以取代周报的地位?我想,但凡曾在阿里工作过的员工,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心声吧。

周报,对于阿里人来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存在,或者说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知道,外界人士很好奇,“阿里的周报,真的可以写到5000字吗?”没错,在阿里,1000—5000字的周报篇幅,是再正常不过的存在。

但我属于比较另类的小群体,我的周报最多能写到千字,是比较尴尬。我也想写的更长呀,但实在是能力不足。可能是我的个人原因,我非常反感篇幅巨长的汇报文件(包括周报),即使我也能认识周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在互联网大厂写周报:想起就头皮发麻

现在回想在阿里写周报的时光,仍头皮发麻。确实压力大啊,无时无刻都想着它,每天都为周报做准备。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我跟进的项目,每两三个月就有大变动;第二,和运营岗位有关系。

我的周报主要是项目进度和数据分析,需要经常向部门其他同事要最新数据,最后周六上午把整合分析的所有数据放入周报中,中午之前必须发送给部门领导和同事。这就意味着,我的周报铁定要“原创”,根本无法套模板。

虽然,我当时的部门领导三番五次强调,“周报无需冗长,讲重点、核心”,但也挡不住有些员工照旧写5000字以上周报。我认为,周报会和考评多多少少有些关联,大概有20%的影响,有些人通过周报邀功、抢风头等等,这些是普遍的职场真实写照,很多公司都会存在类似的情况吧。

我从阿里离职,入职的下一家公司,就不存在周报制度。现在,我创业经营自己的公司,也从不要求员工写周报。

业绩不好,周报写了很多,被退回重写分析原因

陈晨 | 公司:字节跳动,在职1年,岗位:商业化

很多人对字节跳动的管理文化很好奇,比如,看起来很神秘的OKR以及硅谷管理文化。但我们感觉没什么不同,每天的感受就是业务压力过重。

我们的沟通和业务处理都是在飞书上,然而飞书上的OKR已经几个月没有更新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商业化这面的特殊情况,感觉产品和运营那面可能还是会用OKR吧。我们的周报是走邮件,每周都要更新。

我在互联网大厂写周报:想起就头皮发麻

商业化这边的周报内容没有字数要求,看自己业绩情况写,完成的好就少写点,完成得的不好就多反思下,这周业务为什么不行?我上个周几乎没写啥就发了,因为我业绩完成了3倍。但有一次我周报写了很多,还是被退回来要求重写。那周我的业绩不好,领导要求我再细化分析下原因。

我是真觉得周报没什么可写的,因为我们是投放优化师,很多时候这个客户花出去1万,那个花出去几百广告费,也并不是完全由我们能力决定,外部经济环境对客户的投放意愿有影响,系统分配给我的客户好坏也直接决定我的业绩。

另外,我们每天都开会,这个周报本身意义也不大。来到字节的最大感受就是会议多,2019年刚加入字节跳动,几乎每天都有培训和业务会,这让我身体吃不消,很多人不到半年就离职,我坚持1年多已经算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