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互联网医疗迎利好:智慧医疗概念股大涨 互联网公司、保险机构小跑进入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0-07-22 05:25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互联网医疗迎利好:智慧医疗概念股大涨 互联网公司、保险机构小跑进入新赛道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释放了互联网+医疗的重大利好。其中提到,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虽然《意见》并未对互联网服务纳入医保报销的更多细则进行披露,但国家层面的鼓励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发布后,卫宁健康思创医惠万达信息创业慧康等智慧医疗概念股纷纷大涨。截至今日收盘,平安好医生大涨近10%,阿里健康涨幅更高达13.82%。

  医保支付:互联网医疗多年盈利难题

  医保支付始终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瓶颈。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即对外公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同时,国家医保局还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

  这是国家医保局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彼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自2014年开始正式走入行业视野,互联网医疗行业融资额约达70亿美元,当年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2015年,互联网医疗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之而来的是远程问诊、互联网医院等新兴业态开始井喷。

  直至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的发布,政策明确支持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迎来新起点。

  尽管近年来诸多利好政策频出,但由于线上诊疗、远程问诊和健康管理等项目并不在医保覆盖范围,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争议纷纷,而由于缺乏支付方等原因,也有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倒下”。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医保是主要支付主体。医保、商保、个人作为支付方,在互联网医疗商业闭环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意见》的发布,显然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是重要利好。

  疫情推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

  2019年底至今,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为公共卫生防控带来考验和挑战,但疫情却成为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重要机遇,国家层面多次释放出鼓励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全国已审批设立互联网医院近600家。

  关于互联网医疗与医保的关系,政策上亦逐渐明朗。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公开资料显示,自2月起,各省市医保监管机构也已相继将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纳入医保的试点:

  2月12日,杭州主城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试点医疗机构,率先为签约人员提供“互联网+”慢性病复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