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痛症缠身?且看工业互联网下的“青企疗法”
发布时间:2020-07-06 00:19来源: 网络整理半岛记者 娄花 刘丹阳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2019年显得有些艰辛:多家知名品牌闭店、倒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872.83亿元,同比下降9.75%;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外贸出口按下了暂停键,让不少主打中低端产品加工生产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随着全球纺织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以及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优势不再,转而要直面订单减少、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生产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
危机当前,唯有奋起。众多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并未坐等奇迹发生,早在多年前便开始探索一条新生之路。
如今,乘着工业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浪潮,青岛纺织服装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痛点① 库存焦虑症
青企疗法:一件定制实现“零库存”
“在进入生产环节之前,我们就已经把每一件服装都卖出去了!” 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说,“传统成衣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货品库存积压问题在我们这里不复存在,真正实现了零库存。”
在纺织服装这个行业里,“零库存”是众多企业心心念念,却又难以企及的存在。
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是重资产生产模式,冗长的销售链条、变幻的价格曲线、形形色色的消费者需求,稍有变化就会影响产品的销售,造成工厂从原材料到成衣的库存积压。许多纺织服装从业者深受库存积压之苦,几乎个顶个患有“库存焦虑症”,每天都在发愁如何清理库存,把积压的货品变现。
1995 年,企业家张代理在青岛创立了“红领”品牌,从事服装成衣生产与销售。此后的十余年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张代理的企业顺势脱颖而出,发展达到了高峰。后来随着消费结构的突变,服装行业整体下滑,企业也遭受到了冲击。 2003年,红领集团开始研究互联网+模式,并向定制化方向转型。经过多年的摸索、研发,2017年,成功转型的红领集团更名酷特智能,实现了服装生产的智能改造。
在酷特智能的服装生产车间中,每一条生产流水线的每一个工位上,都有一块小型数据终端显示屏,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个性化订单的顾客数据信息,工人们根据信息的指引,完成自己流水线上的生产操作。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生产成品服饰需要分码的传统操作,酷特智能生产的衣服不再有175、180这样的标准尺寸,而是根据每一位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因此,即便C端客户的订单只有1件,也可以在智能工厂中进行定制。
“在进入生产环节之前,我们就已经把每一件服装都卖出去了!” 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说,“传统成衣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货品库存积压问题在这里不复存在,真正实现了零库存。”
这种转型并不是用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而是靠服装定制的一整套逻辑和算法,从生产执行到质保体系,从物流配送到客户服务,所有的生产销售流程都由数据驱动。为此,酷特智能建立了版型、款式、面料、BOM四大数据库,可以满足的人体个性化定制需求。
成功转型后的酷特智能,不仅成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而且也成为了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他们将自己实践成功的大数据系统和商业模式进行总结完善,形成了一套“公式”般的典型样板解决方案,并将这套方法论输出给其他企业,帮助一系列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工业的转型升级。
痛点② 资金周转“压力山大”
青企疗法:对接卡奥斯,打造“透明工厂”
库存问题并非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唯一痛点,恒尼智造总经理吴佳坦言,资金周转问题也同样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来源于库存积压。
“要知道,传统的代理商销售渠道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占用企业资金比较多,资金周转慢。比如说,开完新一季订货会以后,我们要开始备原材料,但实际上此时客户下单只付了30%左右的预付款,剩余的70%则需要企业自己垫付。”吴佳说,在过去生产一批服装,从棉纱织布、印染、光坯面料到加工成品,整个生产过程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客户拿到货品之后还要进行销售,所以大概还需要一两个月,也就是半年之后,客户才会付完剩余款项。即便如此,厂家也还是面临着客户取消订单、退货的风险。
而在此期间,厂家只能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和一部分银行融资进行垫付。“对银行来说,服装行业是融资额度和评授信受限的行业,融资额度规模相对比较少。”吴佳说。
正是由于传统生产销售模式带来的巨大生存考验,让恒尼智造感觉到,固守老路必然要被淘汰,必须率先迈出改变的步伐。“我们不追求体量有多大,只希望我们的各项指标,比如收入、成本、费用、库存、利润等能联动起来,让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恒尼智造智能化制造车间
恒尼智造打造的万级无菌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