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太难了 | 馨金融
发布时间:2020-06-16 23:25来源: 网络整理对真金白银而言,不看对不对,只看亏不亏。
——馨金融
洪偌馨/文
昨天,无意间看了一眼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1.381%。这应该也算是近年来的新低了,甚至低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
货币基金的收益「跌跌不休」主要还是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从2020年初至今,央行已经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市场流动性充裕。主要投资于协议存款、债市的货币基金,收益也自然随之回落。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2013年的夏天,被称为「理财神器」的余额宝神奇地「撞上」了中国资金市场前所未有的紧缺时期。由此,经历了一段充满魔幻色彩的市场行情。
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而在此之前,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当时,为了获得更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纷纷提高了资金利率。而余额宝的资产组合中,银行协议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占到了逾九成的比例,间接成为了这场「钱荒」的受益者,收益率一度高达6%。
作为一款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余额宝的诞生不仅开启了互联网金融元年,更直接催生了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繁荣。仅以货币基金来看,其规模已从2012年初的3000亿元升至2019年末的7.078万亿元。
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带动下,大众的理财意识和金融需求被极大地唤醒。尤其,紧随其后的是P2P市场的野蛮生长,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被投到P2P平台上。
回头来看,过去几年互联网理财的爆发,本质上就是「刚性兑付」与畸高的无风险利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如今,整个理财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就是2018年的资管新规。
至此,「刚性兑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资管回归了代客理财的本源,理财产品也向着净值化转型。不巧的是,这种大的转变又赶上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连债券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可以想象,当看到过往「中低风险」的固收产品都出现负收益时,普通投资者所受到的冲击。尽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规之下,理财产品计算方式变化所带来的浮亏,但这牵动的是大众理财市场「保本、刚兑」理念的彻底转变。
不管是货币基金,还是固收产品,以前都是互联网理财市场最主要的标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几乎兼顾了便捷性、低风险、高收益。但显然,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
一个新的周期开始了。
2
中国的理财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似乎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
一方面,需求愈发旺盛。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达165.6万亿元,2013-2019年的符合增速为13.6%。存款占比也从2013年61.2%下降至2019年的49.6%。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理财产品和机构却似乎一直没有跟上节奏。余额宝的出现短暂地刺激了市场,互联网理财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一度风生水起。尤其,中国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让大家对于理财市场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但今天来看,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严格来说,互联网理财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它通常被理解为传统理财模式的互联网化,即将线下的各类理财产品和服务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销售的过程。
目前,除了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发展线上渠道外,蚂蚁财富、腾讯理财通、天天基金网等第三方理财平台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早期的一些P2P平台、或包含P2P产品的线上理财平台则逐渐淡出了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整治和资管新规出台的双重压力下,互联网理财市场逐渐回归到一个常态,大都以基金等标准产品为主。那么问题来了,当产品和收益差不多的情况下,不同平台的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何在?
目前来看,头部机构和平台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互联网平台过往在体验、费率上的优势正随着时间被抹平,经过过去几年的锤炼,一些金融机构线上渠道的便捷性和流畅度已经不逊于一些互联网平台。
关注新金融行业多年,我见证了科技之于金融的改变,从机构、到产品、再到服务,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在发生。但落到细微处,有的领域变化大,比如,支付、信贷、保险;有的领域变化小,比如,证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