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健康:“互联网+”让优质医疗资源近在咫
发布时间:2020-06-05 18:54来源: 网络整理政策多次加持,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成趋势。纵观“疫情防控”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了13次。领导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就在今年两会前夕,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充分肯定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建设、预约诊疗在应对疫情、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要求各医院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高效、便捷、个性化等优势。
显而易见的是,经此一“疫”,互联网+医疗的高速、规范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各方代表在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也传递出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
曾经持续了20多天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让湖北一夜之间封城13地,亦使全国严防严控的高度防疫态势施行至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全国19省份第一时间按照的部署决定,加大对湖北省武汉市以外其他地区的对口支援。
伴随新冠肺炎蔓延,是全国的医疗资源承压。一方面,部分地区医院发热门诊严重超载、医疗物资短缺、医务工作者超负荷运转,很难满足线下就诊需求;另一方面,大量民众由于担忧是否被传染而涌到实体医院,反而加大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使诊疗效率进一步下降,加剧医疗资源的紧张。
随着疫情发酵,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积极“触网”,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远程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互联网+医疗”迅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同时,“零接触”的医患互动方式,在减少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疫情防控层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由此,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诊疗等业务形态,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国家层面,“互联网+医疗”的科技抗疫作用也得到了强有力的肯定。2月3日起,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连发《加强疫情防控中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等多个通知,鼓励各地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开展新冠肺炎义务咨询、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加强疫情防控中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正式打通医院“云端”服务闭环。
作为长三角医疗健康高地,从互联网诊疗资质审批,上海到目前总共23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这其中包含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除了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诊疗服务之外,服务的内容、诊疗的科室等也正在不断拓展,缴费、配药等流程正在逐步完善便利。
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为例,1月31日,医院依托“互联网+”技术,联合互联网公司设立上线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新冠工作室,他们和全市医务人员一起,率先在上海市为2400万上海市民提供新冠肺炎在线义诊服务,用“互联网+”实现上海地区的老百姓与专家“隔空问诊”,让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复诊、送药上门,解决“断药”难题。
寻访同济医院的“身世”,它竟源于民国时期猖獗的“肺部感染”。1907年,当时上海定居了许多外国人,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别墅和就诊医院,而中国普通人民居住的环境属于脏乱差,诸如麻风、霍乱、疟疾、沙眼等一些流行病肆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小因为肺结核失去双亲的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在随军驻港上海时见此景很受启发,萌生了在上海开一所医院的想法,很快就在上海公共租界白克路创办了同济医院前身——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上海话谐音而来,意蕴中德合作友谊。
相逢即缘分,谁能料想,百年之后业已成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全民战疫”中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深入这场“科技抗疫”行动中来。
2
与此同时,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迅速投入到“科技抗疫”行动,发挥互联网力量,助力医院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