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辉:疫情加速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0-06-04 14:11来源: 网络整理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朱太辉(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总监)、张夏明(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在监管政策、技术标准、发展规划、数据开放的综合支持下,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车轮越转越快,未来银行业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疫情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积极推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快速发展,在为疫情防控和企业纾困提供有效支持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共识。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在监管政策、技术标准、发展规划、数据开放的综合支持下,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车轮越转越快,未来银行业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一、疫情推动银行业数字化加速扩面提质
(一)加速:各个业务条线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
在疫情暴发之前,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业务、对公业务(包含中小企业业务)、零售业务、支付业务、投融资业务以及同业业务等业务领域都已得到应用,但总体上处于“边看边走”的散点式发展状态。而在疫情暴发后,在供需两端的共同推动下,各个业务条线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在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小程序等形式,将传统柜面渠道延伸至线上,为零售端客户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存取款、转账、贷款、理财等服务。在对公业务办理中,银行通过远程面审,完成疫情期间一些无法进行现场尽调、面审的工作。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如通过APP、小程序等提供智能理财资讯、主动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等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二)扩面:从聚焦C端转为更加重视B端创新
在疫情之前,金融科技创新大多聚焦于C端,而在疫情暴发后,金融科技创新更加重视B端,更加重视以供应链、贸易链和产业链为基础推进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对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等需求起到了更好的支持作用。众多银行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通银行间、银行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绿色通道,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线上“快贷”服务,提供专项信贷规模和优惠贷款利率。全国工商联会同银行业协会等推出的“非接触式贷款”小额援助计划,吸引了100多家银行的迅速聚集加入,贷款范围涵盖十大行业,预计半年之内可支持全国约100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恢复生产。4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以缓解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动产业链上协同复工复产。
(三)提质:更加注重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
疫情暴发后,银行信贷的风控难度加大,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风控体系成为各家银行机构的共识。随着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快速推进和B端数字化金融服务的积极发展,各家银行更加积极地推进风控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强化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的场景、数据、技术支持。一些中小银行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和数据积累不足,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推进风控数字化转型。这些转变一方面提高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评估的有效性、风险定价的精细化和风险预警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对抵质押物、第三方担保的依赖。
二、抗“疫”政策积极支持银行业数字化发展
(一)供给侧:货币政策需要银行业数字化提升传导效率
疫情暴发后,货币政策量价齐调,为金融机构支持抗“疫”和推动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在货币数量方面,央行通过逆回购、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操作,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在资金价格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市场报价利率(LPR)大幅下调,以引导货币、信贷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
疫情给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带来了重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已有理论研究表明,在经济正常运营时期,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上面临“信贷配置”问题,而在经济下行或者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上还会面临“质量逃亡”问题——即银行在收缩贷款时会先收缩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释放的流动性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了资金基础,但还需要通过金融科技支持和数字化转型来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和贷后资金监测的问题,更好地解决银行敢贷、愿贷、能贷的问题。
(二)需求侧:信贷政策需要银行业数字化识别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