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万物互联 听院士讲5G将带来怎样的明天
发布时间:2020-06-04 09:25来源: 网络整理听院士讲5G将带来怎样的明天
移动通信从面向个人通信的1G、2G、3G、4G以十年一代的速度发展到现在,面向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应用的“5G时代”终于要来了。5G的到来将带来哪些领域的颠覆性变革?与前几代移动网络不同,为何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产业界对5G寄予如此厚望?在日前举行的2020深圳湾5G应用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和郭仁忠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增强移动宽带,支持上云赋能与高清高速传输
理解5G在未来的应用,首先要从其特性说起。在邬贺铨院士看来,5G具有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的优势。“和4G相比,5G的多个性能有数量级的提升,5G宽带的能力峰值是4G的30倍,体验数据是4G的10倍。”这也就是说,5G的传输速率有极大提升,相比4G百兆级的速率,可以一跃达到千兆级别,而这一特性能够支持许许多多需要大量传输、计算密集型的应用场景。
“5G首先解决了上云赋能的问题。”邬贺铨说,传统的视频会议、游戏、数字文化产业、工业协同设计都需要将核心程序下载到本地完成计算,因此对计算机的内存成本要求比较高。现在终端可以通过5G连到互联网再连到后台的云计算平台,依靠云端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和传输能力,人们就不再需要下载终端和程序,可以做到即插即用、多屏合一,实现流畅的体验。
此外,5G的超宽带、每小时500公里的运率速度,使得超高清分辨率的4K、8K和高速移动视频成为现实。例如时速高达每小时250公里的高山滑雪,如果在运动员的头盔和雪橇上安装5G摄像头,5G就可以进行超清视频直播,让场外观众也感受到运动员的高度、速度、难度。“此前中国联通已经采用5G把超高清8K的乒乓球比赛传到场外,对多机位的信号进行合成处理,所以场外观众可以获得360度的场景体验,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观看角度。”邬贺铨说,已经有商家尝试对不同角度进行不同收费,例如温网当中,名将费德勒的视觉角度就可以卖出更高的票价。
超可靠低时延,与传统新兴产业可无缝对接
5G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极低的时延。由于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的极大提升,5G的时延能够低于1毫秒,远比4G要更加稳定流畅。因此,5G未来最典型的应用场景要数VR和AR的应用。目前的4G还难以支持VR/AR的实时传输,但是5G却能够支持其高密度的计算。
“例如我们在‘故宫中国’戴上5GVR的头盔,就可以亲身感受珍宝,观看明朝的古画,甚至变为动画的一部分。”邬贺铨说,这不仅对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帮助,对未来的教育也能带来很大变革,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生物中的微观世界、宏观天体的运行、古代历史场景,以及应用于医生的职业培训等等。
按照这一逻辑,包括智能装配制造、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对网络延迟很敏感的领域,5G的应用都可以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去年3月,一名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生在三亚通过5G遥控在北京301医院的机械手,为帕金森患者完成了开颅的手术。疫情期间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5G辅助医生对CT进行读片,结合核酸检测对新冠肺炎进行诊断,大大提升了效率。”邬贺铨说。
利用5G这项“技能”,陕西的一家农场已经让带有5G摄像头的无人机扫描整个苹果园的开花情况,通过后台的智能分析,可以清楚地数出每棵树有多少花,哪些花可以结果,提前3个月预测苹果的产量,从而把苹果当期货卖出去。
真正万物互联,让城市建设运行更加智能
物联网,是指每平方公里至少100万台设备连接。而5G的特性,使其能够真正支持“万物互联”。“感知、传输、存储、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必备的四大能力。”在郭仁忠院士看来,5G将从移动传输、实时响应、室内外连续定位及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我们要建智慧城市就必须建起城市的数据模型,像深圳这样一个城市,包括马路上的车道线、下水道、地下管线要完全跟实体世界一样,这将带来巨大的数据量,目前这种应用只能在有限的光纤环境下使用,还不能到移动端。而5G可以让其进入终端设备,惠及每个市民。”郭仁忠表示,有了5G,未来就可以让无人机在空中巡查时自动和三维模型相匹配,例如对高峰期的路况进行快速感知和实时调度,对坏掉的公共设施进行快速处理,从而更好地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