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新鲜的卫星互联网,为何此时卷土重来?
发布时间:2020-06-03 07:44来源: 网络整理几个月的功夫,“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经围绕太空刷了不少经验值。
猎鹰9号火箭从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成为全球私营公司载人航天的首演;星际飞船原型 SN4 引擎静态点火测试发生爆炸,一度成为科幻迷的年度憾事;而就在上个月,星链计划第七批60颗卫星发射成功,带来的光污染也引发了天文学界抗议……
在诸多刷屏事件中,星链计划目标建成的卫星互联网,可能是距离普通人最近、商业价值最具象的项目了。
而就在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也首次被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两会中也有代表提出了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建议。
像马斯克一样“放烟花”式发卫星,到底是不是值得借鉴的对象呢?
并不新鲜的卫星互联网,
为何此时卷土重来?
如果你还记得一个手机品牌叫摩托罗拉,那么恭喜你,暴露年龄了。摩托罗拉就曾经提出过靠卫星扩大信号覆盖的“铱星计划”,背后甚至还有一个十分“霸道总裁”的故事——
一位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在海边度假,听到妻子抱怨说海滩太偏,电话信号无法覆盖,就想到了用环绕全球的卫星组建一个星座,解决信号全球覆盖的问题。这个想法得到高层认可,很快启动了铱星计划。不得不感叹下,霸总只能承包鱼塘,而技术男却可以为爱人放出77颗卫星。
当然,和摩托罗拉品牌自身的没落同一命运,铱星系统虽然成功组网,但用户却寥寥无几,最后严重亏损,不得不低价出售了。
卫星互联网真的有用吗?如果是十年前,答案是有那么一点吧。
比如万一你穿越到20年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不必担心失联。因为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基站”,采用的就是卫星传输,让你可以照常拨打电话。当然,服务的提供方很可能是租用的国外卫星。
显然,第一波通信卫星主打的移动电话,主要是为了不受基站限制,为一些人迹罕至的区域提供电话服务。对于普通人来说,装天线看电视变成过去时,那卫星的作用就约等于不存在了。
那么,这一次卫星互联网再次风靡全球,还搭上了“新基建”的顺风车。究竟是何原因呢?
这就要提到低轨通讯卫星的另一个应用方向,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卫星互联网。
即通过大量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通讯网络,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弥补现有地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解决边远、分散地区以及空中、海上用户的连网需求。比如少数航班才能用到的空中WiFi,就是由卫星来提供服务的。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星座也有可能逐步替代地面基站,实现全面的“天空基站”。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卫星互联网威胁5G网络的传闻。
不过,以移动电话为目标的通信卫星星座计划,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一个卫星互联网高潮,结果也都有目共睹了。因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导致卫星通讯变得十分鸡肋,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而以网络服务为目标的新一代太空互联网,之所以会被另眼相看,主要来自三方面的条件成熟:
1.低轨通信星座的升级换代,让卫星部署成本大幅降低。
2010年前后,全球三大低轨通信星座都开始了升级换代。“全球星”Global star启动了二代星计划,增加了基于卫星的WiFi服务;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也完成了6颗第二代星的发射,两代卫星同时在轨提供服务,还可以提供物联网方面的服务;而系统最复杂的“下一代铱”星 (Iridium—NEXT)星座,也由SpaceX的“猎鹰 9”火箭成功发射。
这一波更新的共同点是,经过商业航天的十年迭代,小型通讯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费用都大幅度降低。
比如SpaceX就通过可重复利用的火箭技术,将发射费用降低了50%。同时,大批非航天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卫星项目之中,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利用商业化和批量生产技术生产卫星的OneWeb公司,就将卫星制造速度从每颗12-18个月,提升到了每天2颗。
在生产环节,一些可批量制造的标准模块化的接口设计被广泛使用,3D打印技术也被用于直接形成卫星部件。此外,OneWeb还与空客合作建立了卫星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生产线,将航空飞机的批量制造经验应用到卫星领域,将单颗卫星成本降到了50万美元。
这些都赋予了卫星系统大规模部署的可能,并增强了其在商业价值上的竞争优势,开始引发更多商业公司关注。
2.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让卫星服务出现了商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