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G、AI、工业互联网 两会代表都说了啥?
发布时间:2020-05-26 11:59来源: 网络整理【慧聪通信网】因疫情而延后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5月21日拉开帷幕,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两会代表们最为关切的时代命题,5G、AI、工业互联网等也因此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关注,成为代表们的提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众多两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出了多项宝贵建议。
当然,不仅是两会代表对这些新技术寄予厚望,国家对此也是无比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预算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包括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5G”和“新基建”,对相关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信息通信行业要以“新基建”为契机,加速提升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加快5G、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如此高的关注度下,两会代表们针对5G、AI、工业互联网都提出了哪些提案建议,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下盘点。
建立健全5G科技创新体系
过去40年,我国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在消费侧的全面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5G“超大带宽、超广连接、超低时延”三大新型特性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开启了从消费侧向生产侧全面渗透的进程。
“5G将成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数字社会建设的新基石,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信息通信行业范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
然而,杨杰指出,在5G发展的过程中,围绕5G的科技创新协同不足,制约5G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普及。在基础理论方面,当前5G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停留在通信学科内部,难以充分满足面向工业生产高精尖领域对确定性性能保障的需求;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部分技术储备相对薄弱,网络安全和产业链安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互补型技术方面,当前5G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仍处于“单兵作战”模式,缺乏融合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组合拳”效应发挥不足。
为此,杨杰建议建立健全5G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和引导多方广泛开展交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培养5G紧缺的高端、复合人才;鼓励企业积极探索5G新型技术路线,开展5G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领先企业利用5G融合技术,加速推动5G与互补性技术的融合创新。”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也建议要聚焦5G产业上游的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关键,出台政策吸引鼓励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加大投入,通过集成电路大基金、高端芯片重大专项重点扶持和公关,培育我国在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通过不同层次人才的广泛引进和培养,为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撑;借助5G新型产业带来的基于和广阔的内需市场,夯实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工业基础,实现自主可控,重塑产业生态。
多措并举破解5G成本难题
5G的建设成本也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让运营商倍感压力的问题之一。
杨杰指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大幅跃升,影响5G建设部署进度,拉高社会使用成本。在建设成本方面,5G单基站成本是4G的2-3倍,覆盖相同面积相对4G所需基站数量更多;在运营成本方面,5G基站平均能耗更高,约为4G的3倍左右;在设备部署方面,当前5G基站及相关网络、管线设备面临选址难、进场难,道路、楼宇、杆塔和电力等配套设施重新改造等问题。
为此,杨杰建议,多措并举破解5G成本难题,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推动公共设施及社会站址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5G与新型基础设施统一建设规划、融合部署和协同发展;在财税、补贴、考核等领域给予电信运营企业更多5G优惠政策;引导新型材料、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企业加强与通信行业的跨界合作。
对此,杨剑宇则建议,将5G基站纳入各级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提供“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5G网络建设涉及的规划、建设、土地、环保、无线电等行政审批程序;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高铁、机场、地铁、高速等交通枢纽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公共资源,向5G基站建设开放,解决基站选址、进场、建设、维护等难题;出台电费优惠政策,协调供电企业加快直供电改造,有效降低5G建设营运成本。
打造富有特色的良性AI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