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智慧经济、新基建与产业跃迁

发布时间:2020-05-24 22:17来源: 网络整理

  5月22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两新一重”中的第一个“新”,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具体论述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正常运行轨道,深刻影响着原有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同时,疫情还打破了全球化原本的运行轨道,对全球产业链、国际地缘政治都产生了复杂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计如何维持?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重回老路?经济如何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第一抓手”,恰恰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疫情之下,发展智慧经济变得急迫

  如今,几乎每一个地球村的居民都希望,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能够早日消失,让自己摘下口罩、回归正常生活。

  这颗星球上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想找到治疗病毒感染的特效药或者成功研发可以引发人体免疫应答的疫苗。然而,疫苗与药物的研发不仅需要时间,还存在不成功的风险。在COVID-19没有像天花病毒那样被彻底消灭之前,生活总要过下去。

  “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需求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上的作用。

  事实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近期就一直呼吁,全社会应大力发展智慧经济。

  “以‘端—边—云—网—智’为基础的数据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使企业的决策结果更精准、业务流程更高效,重塑商业模式,促进创新增长,释放效率红利,这就是智慧经济。”杨元庆给智慧经济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杨元庆认为,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社会运行方式,为智能科技的运用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无论是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办公还是智能制造,智能科技迸发出化危为机的惊人能量,也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快推动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后疫情时代,应将这种特殊时期培养起来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政策保障和技术创新能力延续下去。

  事实上,疫情确实重塑着人们的需求:几个月来,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零售、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快速崛起,智慧经济显现出化危为机、逆势突破、稳定增长的强大力量。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高级别专家组专家李为民就表示,远程医疗正由会诊模式过渡到实时操作模式。“依靠5G双千兆网络打造了远程会诊的升级版,具有一键接入、高效互动、远程培训、教学等功能,改善了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看来,工业革命之后,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相继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之源。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

  一系列最新数据从侧面也印证了杨元庆“新型信息消费增长”的判断,市场研究公司NPD 3月31日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迫使人们在家工作,从而促使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笔记本等电脑配件和产品的销售量激增。3月前两周,电脑显示器销量翻番,达到了8万台;与此同时,笔记本、鼠标和键盘销量也均增长10%。

  2020年一季度,国际计算机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公司实现营收为19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1亿美元相比增长23%;净利润为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0亿美元相比增长42%。英特尔CEO 鲍勃·斯万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办公和学习场景搬到了家里,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设备需求也逐渐增长,这些确保了人们可以在家办公和学习。

  可见,靠药物和疫苗击垮病毒是人类的智慧,探索一种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经济活动方式,同样是人类的智慧,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智慧。

  聚焦新基建,让中国经济“保持在线”

  “智慧经济”之“智”,主要体现在人们对智能终端、互联网以及数据的运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