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9958主任王昱:个案救助占主要比重,将
发布时间:2020-05-24 11:13来源: 网络整理本报记者 李甜 陕西报道
1月22日凌晨时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主任王昱以邮件形式,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提问进行了详细回复。
近日,有网络爆料引燃舆论:24岁的女孩吴花燕,曾接受9958的帮扶,但获得百万元筹款,却只被拨款2万元,去世时其体重仅43斤。随后,也出现了关于9958与王昱个人的其他“违规行为”的消息。
据本报记者了解,吴花燕事件具有机制争议。有学者向本报记者提出,此事的矛盾之处,在于慈善组织参与到了个人求助工作,这有违于慈善组织为非特定对象募款的属性,相关争议,可溯源到角色的混合问题。该学者提出,个案的复杂性,对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带来挑战,容易引发新问题,目前这种形式缺少法律规制,但值得进行讨论。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提到,慈善组织参与个人求助的形式,在业内已不少见,其认为,此事成为热点,一定程度是因为吴花燕的经历较为特殊。
王昱对本报记者表示,基于一些病患的现实困境等背景,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从2012年开始尝试“边募边救”型模式,目前根据9958善款资金盘量和求助需求量看,个案“边募边救”型的比例仍然占主要比重,截至目前9958综合筹资8亿多元,救助全国各地的贫困患儿3万余名,个案救助的资金比占到70%。中华儿慈会决定原路退回吴花燕的所有互联网筹资善款,共计1004977.28元,退款将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同时,王昱提到:“我们非常理解公众负面情绪的激烈性,毕竟中国公益还在发展初级阶段,我们也在摸索中如履薄冰。对于此次‘救助吴花燕事件’带来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省和深思后,9958救助中心也更加意识到儿童大病救助中个案筹资模式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和风险,这也意味着不是临时弥补漏洞就可以避免所有问题不再出现,另外互联网筹资的平台的多样性特点以及个案救助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大病救助项目的个案筹款模式仍然需要有更详尽和严格的标准化管控流程,才能做到提供更加细致和完善的服务给予困境患儿群体。”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9958为吴花燕个人进行了募款,对此较为好奇。因据相关规定,慈善组织需为群体募款,此外,据儿慈会的相关回应,在针对吴方的拨款上,似更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特点,对于剩余款项处理方式,则似乎权属归于吴花燕亲属,需征求其家属意见,此又呈现出个人求助的特点。综上,故希望了解9958是怎样的设计机制,是儿慈会所设立的个人求助的非营利平台,还是仍作为慈善组织的项目,但在运作上将个人途径运作其中?并希望具体了解,这样设计运作的原因。
王昱:贵报的观察非常敏锐,确实看到了作为全国性公募组织,我们在救助模式上的一些特殊性,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对于中国发展中的民间公益行业一定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是中华儿慈会的七大自主项目之一,以基金会管理为核心,具备自主运营、独立团队执行和整合平台化的特点。自2012年7月1日独立运营以来发展七年多、成长为儿慈会最大的儿童医疗救助项目。在成立之初,9958仅为一条热线,是为了及时解决打来电话需要咨询医疗渠道和医疗资金援助的患儿家庭的需求,初期热线的服务功能还仅仅是以推荐已有的国家慈善救助通道或有资金支持的各类机构的专项为主,而随着咨询需求的不断攀升,我们也由热线咨询服务到成立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逐步扩充团队并开展起具体医疗救助工作,其中就包括为贫困患儿筹集救助资金、开拓医疗渠道和寻求下沉NGO的垂直合作。
9958救助热线七年来共计接听16万多条求助信息,其中求助病症的top10前两名一直没有变化过,那就是儿童血液病和儿童恶性肿瘤,其也成为儿童大病类的双冠代表。求助的特点也是以个体为主,并且其中70%的患儿群体的治疗因其大病“病程长、费用大”的特点出现福利体系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也因为很多地区新农合报销还是“先垫资、后报销”的方式,也促使许多病患个体在治疗中难以解决“资金紧张、病情又紧急”的问题。所以基于上述简单陈述的背景情况,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从2012年开始尝试“边募边救”型模式,并下设全国各地分站执行团队、针对个体“特定受益人”展开慈善救助活动,其中除募集救治善款外,还包括寻找优质医疗资源、病患儿童心理援建活动等。另外,在9958,我们还根据捐赠渠道资源、合作医疗资源等设立更多精准定位的儿童医疗救助专项,即为一个特定病种群体进行专项设立,比如意外伤害儿童紧急救助基金、儿童肝移植救助基金、儿童肾病救助基金、早产儿救助基金等,这样的群体专项有别于个案救助模式,群体专项的特点是拥有储备金池,可对符合条件的患儿拨付紧急款救急,并要求合作的医疗渠道提供绿色通道支出以及低于市场价格的治疗费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