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乡村振兴 互联网势力何以构建乡村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2020-05-21 23:43来源: 网络整理资深互联网观察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企业研究。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满腔热情的情怀,更需要落地深耕的能力。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每年都会抽出两三个月时间,去山西、河北、陕西等农村地区走访,了解互联网对农村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价值和帮助。
今年全国两会,我很欣喜的看到,包括马化腾、张近东、杨元庆等中国主流的几家科技巨头掌门人,纷纷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就乡村振兴建言,并且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落地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关于在“后脱贫时期”加强乡村振兴的建议》中提出,应大力提升农村数字化生产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大力发展C2M生产基地 助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中提出,应进一步统筹资源,政府、电商、农户、院校多方联动,推动返乡年轻人成为创富主体,带动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行政村为具体单位、以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为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销售手段的乡村生产基地。
杨元庆也认为,要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这在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都知道,总书记一直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在我看来,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而农村数字化最大的推手就是我们这些主要的科技企业。以苏宁为例,公司掌门人张近东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多年来在提案、建议中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并且身体力行将公司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战略,让智慧零售带动乡村振兴和农业脱贫,有了诸多实践案例。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乡村振兴都将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话题之一,今天我就继续根据自己的走访观察,来谈谈这个话题。
由点到面构建乡村振兴体系化、常态化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所以,今年关乎乡村振兴的话题自然受到比平时更多的关注。
我本人也在今年前半年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走访了山西、河北等地乡村城镇。相关的走访研究和分析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丁道师农村互联网研究”专辑即可查阅。
今年的走访,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在于,我们广大的科技领军企业,正在把乡村振兴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构建了体系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体系化。我们以“山西农谷”为例,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联手当地政府,把“山西农谷”打造成了一个集大数据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创业创新孵化器为一体的综合农业改革和乡村振兴体系。
近期,阿里巴巴还在这个地方应用ET农业大脑,包括农产品(000061,股吧)产值、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业设施种类、农业经营模式等一系列数据实现远程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还有上文提到的苏宁,多年来一直践行乡村振兴理念,并且于2019年底正式推出“乡村振兴521计划”:未来十年计划在乡村地区布局5000个苏宁村、2000个县级苏宁易购(002024,股吧)中华特色馆、10万家苏宁零售云门店,真正意义上把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互联网发展做成体系化工作。
二是常态化。早年互联网企业践行乡村振兴理念,更多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慈善工作”,所以我们经常发现,某一段时间乌泱泱的大家都在行动,某一段时间又完全归于沉寂。
到了今天,各互联网企业将业务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融合,自然而然可以做成常态化工作。像苏宁的10万家苏宁零售云门店的目标,主要就开在广大县镇地区,每年只要店面在开,业务在正常运转,乡村振兴的战略就可以常态化开展下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振“智”
我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及农村扶贫、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扶“智”,在于振“智”。
现在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了很多关于振“智”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