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人大代表周松勃:应尽快推动“互联网+医疗”在基层落地

发布时间:2020-05-20 05:51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人大代表周松勃:应尽快推动“互联网+医疗”在基层落地

  “哪里不舒服啊?”5月12日一大早,河北涿州范阳医院的诊室里就挤满了人,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周松勃正在接诊一位“老病号”。

  “老病号”姓王,家住离医院五里远的村子。十年来,她一直找周松勃看病。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是周松勃多年来的行医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群众尽量不出村、不出社区,周松勃就组织医院员工,成立了15人的义务医疗服务队,3人一组、12小时一轮班,每天24小时在线诊疗,全程免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是网络医院、“隔空问诊”,希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基层医疗机构尽快落地、落实。

  谈行医

  “有钱没钱都看病花小钱看大病”

  新京报:门诊不收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周松勃:这是从行医开始就坚持的,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

  我的行医理念是,有钱没钱都看病,花小钱看大病。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村民,都是先看病不收钱,他们啥时候有钱就啥时候给,我也不主动要账。这次来看病,钱带得不够,打个欠条,我也会让病人把药拿走。

  到今天,攒在手里的欠条有几千张,金额总计有好几十万了。

  新京报:你的小诊所升级成新医院,诊疗条件有什么改变?

  周松勃:原来看病的小诊所就是我们家,在刁四村村子里,门口只有一条窄小的路,一旦看病来的人多了,门口就经常堵车。诊室里也经常“人满为患”。

  去年9月份,我们就开始筹备建新的医院。今年1月,我们正式整体搬迁至现在的范阳医院。床位由25张增至230张,面积由600多平方米增至近4000平方米,新引进了彩超、CT、DR、核磁等新的检查项目,村民能在家门口看的病越来越多。

  好多“老病号”一来我们这,都感慨说新医院漂亮、干净,比原来好太多。

  除了增加检查项目,我们还新招聘了医护人员。但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的收费制度仍然实行。

  谈网络问诊

  疫情期间网络问诊近万名患者受惠

  新京报:为什么一直坚持做病历记录?

  周松勃:1987年开始,我就养成了做病历记录的习惯。每诊治一名患者,就会将病人的姓名、住址、就诊时间、症状、用药等情况记录在册。

  三十多年来,我整理记录了255本病历册,病历超过50万份。这种习惯让我能对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家庭病史和健康状况一目了然。

  疫情期间,这些档案也派上了用场。

  新京报:疫情期间大家都减少出门走动,你的问诊形式有变化吗?

  周松勃:有段时间,保定全市二级以下的医院、卫生院、诊所等基本停诊,大部分群众也尽量不出村、不出社区,出门看病成了个难题。我就开始通过网络解答病患的疑问。有些“老病号”,基本上听完他们的描述,我大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用药指导。

  医院还成立了15人的义务医疗服务队,3人一组、12小时一轮班,每天24小时在线诊疗,全程免费。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能接到上百个求助电话。

  新京报: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网络问诊案例

  周松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发生在凌晨2点。一位患有心脏纤颤的患者,当时突发意识模糊,情况危急。家属联系上我之后,我通过网络视频指导他们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并服下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大概半个小时后,病人危情解除。

  网络问诊几个月来,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其实许多患者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