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齐鲁漫评:“云”游博物馆,涵养“
发布时间:2020-05-19 21:37来源: 网络整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 Diversity and Inclusion)。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同时启动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方式。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本色。历史文物,是民族灿烂文明的承载体。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蓬莱市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博物馆,一方面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的“存储卡”和“解码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营养源。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启动“国云展”平台,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让更多人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也能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这些文明的宝藏,从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在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透过它们,我们看到悠悠的历史长河从我们面前奔涌而过,闪烁着潋滟的水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历史文物,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启动“国云展”平台,是再一次唤醒那些沉睡、缄默的珍贵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它们尽可能多地展览展示,是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更好地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近年来,我国的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逐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激活沉睡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用高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厚重的传统文化跳出轻盈的舞步,描绘出“互联网+中华文明”未来发展的广阔蓝海。
历史文物并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2019年春节,全国各大博物馆都举办了新春系列特展和主题展览,博物馆里过大年,在传统与创新融合中感受文化自信。如今,通过网络把博物馆搬到“云端”,从国之重宝到民间遗珍,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在云端“漫游”,从“文物堆”里寻新知,“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博物馆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知识宝库、灵感源泉和精神支撑。无论是站在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广袤大地上,还是立于高科技的“云”端,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燃灯者”。云端“漫游”博物馆,感受传统脉搏,涵养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文/陶莉萍,图/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