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手段+市场化机制,让长三角科技资源“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05-18 11:00来源: 网络整理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中,科技创新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各区域闲置的科技资源用活,提高跨区域资源的共享效率,进而支撑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
围绕这些问题,5月15日,第一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以下简称“平台”)第四次会议在线召开。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资源管理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领导,在特殊的疫情时期采用线上形式,开展交流和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科创数字化应用治理与赋能”、“疫情环境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优化”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各省市科技资源服务机构在会上还交流探索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的路径和方式,分享科技资源共享方面的创新做法,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理念向产业延伸,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有效流动。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科技资源集聚的高地。资源调查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拥有的大型科研仪器、科学数据库、生物种质资源库均占我国总量的40%左右,区域内还拥有FAST、上海光源、托卡马克、脉冲强磁场等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但区域内科技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在科技资源上,相对而言东部比西部更有优势,但不同区域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亮点,各方的互补性非常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上海如何发挥引领作用,有效地推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各地的科技创新活力?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书记黄鹏表示,这是四年前,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初次举办时就一直在思考问题。
多年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一直十分重视并支持科技资源共享市场化机制的探索,利用政府引导及市场机制双引擎,促进科学仪器设施、科学数据、科技人才等科技资源配置和流动,发挥科技资源最大效益。目前,借助互联网手段,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市场化运营,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已经达成了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的基本共识。
互联网+市场化,建起科技资源“淘宝网”
科研仪器(设施)、科学数据、生物种质资源等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资源。“但我们大量的科技资源属于国有,使用效率不高,有一些还处于闲置状态。怎么调动主体单位的积极性,怎么让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让这些闲置的科技资源能够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都是我们这些科技资源管理部门要做的。”黄鹏说。
提高闲置的国有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突破的关键在于市场化。“但这一块工作以往非常难做,没有激励的机制手段,只是搞搞活动开开会,这种形式推动力度完全不够,大家也没有动力去想怎么让企业更好的使用这些仪器。”
2017年,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正式设立,并推选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牵翼网”)作为平台理事会的秘书长单位,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化机制的建立。目前,牵翼网已经在长江经济带多个省市开展科技资源在线服务,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垂直领域的B2B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研发需求秒速响应、技术方案量身订制、实验报告专业解读”等优质服务,促进检验检测、仪器共享、产学研对接等科技创新服务供应链体系的转变和升级。
除了赋能科技资源管理,牵翼还通过云数字化平台助力科技资源提供方提高服务效率。据介绍,该云数字化平台集成了物联网、视觉识别、机器算法等技术,可帮助实验室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指针式仪表自动识别与读数,移动端现场抽采样数据同步等。“检测时间最高可缩短80%,原来测试一份样品的时间,通过数字化升级后可检测五份,平均为开展数字化升级的实验室实现33%的业务增长率” ,负责人刘慧伟说。
上海领头,各区域轮值,激发供需双方创新活力
由上海领衔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科技资源有望实现共享。平台成立之初就采取了理事会管理机制,并打造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根据理事会章程,每次选举将产生理事长单位、轮值副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各一家,理事长单位一届任期五年、轮值副理事长单位由承办下一届论坛所在省市理事单位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