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巴南区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发布时间:2020-05-16 18:05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巴南区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巴南区加大互联网++监管运用力度,采取三项措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运用网审平台“日扫描”监测,促使政务服务更高效

  把扫描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以问题为导向,从办件超期情况、网上申报业务预审情况、投诉咨询超期未回复等三个方面每天常态化开展问题自查自纠,今年来已自找问题343个,全部自纠办结,在全市日扫描通报中连续4个月0问题,有力促使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行政审批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和办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2019年区政务服务大厅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点验收。

  把扫描数据作为提升工作的“新引擎”。以扫描促整改,在事项、环节、材料、时间持续做“减法”。减事项,取消行政权力91项、公共服务121项;减环节,全区减少环节达35.7%;减材料,全区平均减材料40.9%;减时间,全区审批压减比达73%以上,即办件占比39.62%,居全市区县第一。

  把扫描内容作为优化工作的“晴雨表”。根据网审平台上扫描事项及运行情况,对标全市第一位次区县,对本区已居全市第一的工作,则对标全国、全球最先进地区指标,建立动态提升机制,每月开展一次业务、效能大比武、大比拼,以网审平台扫描数据为主要依据,确定“红旗窗口”、“服务标兵”、党员先锋岗、守纪先锋岗、诚信先锋岗、请您先锋岗、巾帼先锋岗、职工先锋岗等,与当月窗口岗位绩效、日常考核等次和年度考核等次挂钩,促使审批服务更优。2019年巴南政务服务效能评估考核50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综合排名较2018年提升11位,居全市第一序列、主城第一序列。

  运用全渝通办“一张网”监管,促使政务服务更快捷

  抓“一网办”。将3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区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5280项行政权力和147项公共服务事项,逐项制定标准化表单提交网上,做到市级、区级、镇街、村居同一事项要素统一、同根同源、无差别受理,运用重庆市网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并对网审办理是否超时实行红黄绿灯预警,一网通办率、满意率均达100%。

  抓“掌上办”。推广运用“渝快办”,网上办件率达98.78%,办结率达100%。加大“零材料提交”事项,列出便民高频事项清单259项(其中税务206项,其他事项53项),率全市之先做到不需材料即可办结。 特别是疫情期间,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提高零跑动比例达39.62%,即办件比例达39.23%,推行不见面审批,做到了审批不见面,防疫又方便。

  抓“一体机”。引进政务服务一体机4台,证照打印机42台,建设银行政务服务专用智能机4台,推出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厅,打造“不打烊”数字政府。今年以来通过扫描录入、自动传送办件23487件次,满意率达100%,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运用全程摄像“电子眼”监控,促使作风转变更有效

  通过摄像抓取问题。对45个具有行政执法的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通过“电子眼”、大数据,如实记录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办事、服务全过程,让好差、优劣自动生成、即时提醒,促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如,陈某某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变更手续时5号窗口显示黄灯,管理人员即刻现场解决办事人因地方口音太重导致听不懂事项,最后当事人满意而归。

  通过监控联合监管。对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扬尘噪声在线监测、塔式起重机实时安全监控等12项“智能化监管”,采取多部门、多科室联动,对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认定,把相关责任单位列入不良行为记录重点监管对象,加大对其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并在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时,不能走“绿色通道”,不适用“告知承诺”,不能享受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项目资本金、预售资金监管等优惠政策。同时,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执法检查,大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