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上海错过了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5-15 06:56来源: 网络整理【市场敏感】
拼多多、B站(“后浪”最爱的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等科技互联网平台纷纷扎根上海,与上海互相成就。
魏敏
因错失过BAT,被质疑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上海正在悄然生变,最近一次的发力,选择在疫情重挫后的消费领域,联合拼多多、腾讯等线上平台;上海第一百货、上海第一八佰伴、百联集团、新世界百货等线下平台,还有特斯拉、欧莱雅等实体企业,结合消费券(如拼多多发放20亿现金券和满减优惠券)、明星(如黄渤、江疏影、李佳琦)带货等最新手法,在全国首创“55购物节”。
其实熟悉上海的游客都知道,上海多年来,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都会有一个官方购物节,本地多个线下商圈皆为分会场,间插盛大花车巡游(全球多个国家的演职人员参与)、玫瑰婚典(上海多行业优秀员工参与的集体婚礼)等各种环节,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一形式与线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手机端联系并不紧密。也就是说,活动是好活动,但是只有刚好到访的游客和本地民众才能享受。而本次55购物节显然是希望能够带动线上与线下市场联动,瞄准了更习惯手机购物或者支付的后浪们,后浪们对这种“人造”购物节是否买账,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需要时间检验的话题。
因为在此之前,从“双11购物节”到“6.18购物节”,各电商平台的线上购物节造势早已轻车熟路,一些不知名的小电商平台甚至线下实体商圈门店也开始频造购物节,场面颇为混乱与胶着。相对应这种购物节的鱼龙混杂,消费者的感受却是每况愈下,综合对近几年电商购物节的各方感受,尤其是互联网购物最重要的痕迹——买家评论来看,事实可能与我们想象中存在不小差距。购物节中先提价,再打折、满减,这种套路已经被广为诟病。一些电商虽然也拿出了高性价比,利润一看就有限的产品来参战,但一旦敞开卖,几秒后就是缺货状态。更为离谱的是,占用了消费者大量时间去蹲守,终于抢到的优惠券、满减券,在所选商品结算时却不能顺利勾选,让倾注了信任与偏爱的购物行为,却以被 “耍猴”结尾。
所以,在上海这样一座19世纪开埠,百年商业底蕴,现代商业文明气息浓厚的一线城市,由政府部门倡导和主办,联合几十家线上、线下知名企业共同启动的购物节,让消费者有了不同于对以往任何商家自身主导的购物节的期许。不示张扬、多做少说是海派文化的特色之一,从5月4日晚,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全球推介大会暨“55购物节”启动仪式开始,从主政者到各文化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业企业、品牌企业均开始不遗余力,带货营销,以线上引流带动线下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潜力释放。从开局数据来看,还算是超预期,第一波消费“洪峰”已经来袭。这说明,55购物节的措施接住了见惯大场面,口味越来越刁钻的后浪们的考验,以拼多多为代表派发的消费券,是真枪实弹,真情实意,直接带动线上和线下交易额超过消费券总额的数倍。同时,“平台+商场”联合补贴的方式,让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声名大噪的“百亿补贴”得以顺利空降实体商圈。而“千店大联播”等商场内外的直播手段更是点燃了上海乃至多地的消费热情,“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多的消费者进入商场购物”,有商场经理如此感叹。
让消费者与商家在原有节奏被疫情打断数月后,从“低温”当中再次启动,55购物节就达到了目的,但“官办”购物节的目的又显然不止于此。拼多多、B站(“后浪”最爱的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等科技互联网平台纷纷扎根上海,与上海互相成就,才是55购物节背后要秀的“肌肉”,今后谁再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基因,可能需要踌躇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