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重头戏”上场 格局初定下 抢食慢病管理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0-05-13 02:46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互联网医疗“重头戏”上场 格局初定下 抢食慢病管理大市场
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预计到2020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5.5万亿元左右。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指出,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的有关规定。
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此次通知虽然仅有600多字,但结合此前国家发改委文件提到“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是指“互联网医疗的复诊,是医保开放的首诊,这是目前比较准确的解读。而这复诊更多的是慢病、常见病”。
“慢病防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医疗复诊医保的开发,以及最近全国各地在落实的第二批药品带量采购集采价格等都可以看出国家对慢病防治的重视。”一位医疗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认为,慢病管理成未来医疗最重要命题之一。从此次疫情看,互联网医疗在慢病防治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实际上,互联网医疗也是慢病管理非常好的工具。慢性疾病具有患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治疗累积费用高,具有频繁的医患交流等特点,互联网医疗能够很好地挤入其中,也有利于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
实际上,包括医联、阿里健康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在内都在探索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方式,但各自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上述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需要具备对慢病的复诊和管理的专业性,并且以患者的感受和体验为中心,整合互联网医疗的供应链,实现一体化。
每年慢病新增千万人
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至少一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的现象普遍存在。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现有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中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发期,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慢病患者群体。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预计到2020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5.5万亿元左右。
艾瑞咨询认为,由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中花费在慢病治疗的医保报销费用占比较高,所以若想有效控制总支出的增长,则需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方式对慢病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间接降低慢病治疗费用。
目前,慢病防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一直在探索慢病管理的王仕锐指出,目前乙肝、艾滋病、部分肿瘤等疾病从原来的“不治之症”被重新定义为“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未来如何做好慢病管理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最重要的命题。
在拜耳中国处方药事业部全国零售管理总监张靖川看来,中国社会结构趋向老龄化,国家的关注点之一便是慢病防治。“慢病管理的核心是慢病管理最大的障碍,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干预患者,甚至让患者主动地积极参与到慢病管理一系列的行为当中,这也是国家从治疗到预防等一系列规划的关键要素。”
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