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互联网贷款遵循小额、短期等原则 单
发布时间:2020-05-09 17:31来源: 网络整理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银保监会官网5月9日信息显示,为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有序发展,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银保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显示,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互联网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放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征求意见稿明确,基本原则是互联网贷款应当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按照互联网贷款的区域、行业、品种等,确定单户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上限。对期限超过一年的上述贷款,至少每年对该笔贷款对应的授信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批。
风险管理总体要求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将互联网贷款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贷款业务特点的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确保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与自身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
“互联网贷款业务涉及合作机构的,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应当由商业银行独立有效开展。”征求意见稿显示。
对于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应主要服务于当地客户,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有效识别和监测跨注册地辖区业务开展情况。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其他条件的除外。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内部考核体系,切实承担借款人数据保护的主体责任,加强借款人隐私数据保护,构建安全有效的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渠道,确保借款人享有不低于线下贷款业务的相应服务,将消费者保护要求嵌入互联网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体系。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三类贷款不属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范畴
为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银保监会日前起草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答记者问时表示,三类贷款不属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范畴。
银保监会:地方法人银行应审慎开展跨区互联网贷款业务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有效规范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类机构之间优势互补、提高效率,但部分银行对合作机构管理较为粗放,如没有建立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合作机构资质存在缺陷、对合作机构的持续性管理不足等,引发银行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