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互联网在国家金融结构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07 14:29来源: 网络整理

金融体系强大是世界大国崛起的象征,更是整个社会平稳运行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时期,社会发展都需要与时俱进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金融结构需要在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中持续升级。因此,如何高效构建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适应社会演进方向的、同步人民需求的国家金融结构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互联网在国家金融结构升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发展政策,使互联网为强化国家金融体系提供了长效动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体系、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区块链

金融结构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系统体现的外部构成特征,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具体涵盖了金融各业、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各自的规模以及占比。健康的国家金融结构,能够使金融服务迅速触达需求端,高效完成社会资源、资本的配置。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力随着其自身普及率的提升逐年走高,因此,互联网在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周期内将对金融运行环境和规律,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助力国家金融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早在1969年,戈德史密斯的研究就曾指出:金融体系的量性发展是质性发展即金融结构升级的基础,这两者之间能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应,需要社会金融活动的创新作为催化剂。白钦先在2003年进一步揭示金融质性发展的特点:与金融量性发展相比之下,金融质性发展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结构的优化。这些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战略及社会基础,使得我国的金融结构升级过程既存在较为明确的体系依赖性,又保有创新的关联性。一方面,我们的金融系统在社会经济运转的保障能力上依赖固有的体系,自我调节属性较弱。另一方面,当金融体系的配置能力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所需,金融的创新属性将有机会发挥优势,促生新的调节反馈机制,以提升配置效率。例如,在国家及地方引导性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作为新金融媒介,能够使非金融业的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从而促进整体金融结构的优化、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的发展融合了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维度,与金融总量快速扩张和规模急剧扩大相比,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滞后,这是导致中国加快金融结构性变革的可观环境。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互联网通过技术溢出路径促进金融的创新,推动金融规模不断壮大。

90年代中期,互联网在我国初露头角,那时真正使用过互联网并从中获取到有效信息的人数甚至不足总人口的0.05%,从2000年到2018年,各地互联网普及率均呈现连年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末,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了9亿人,总计有6成以上的人口将互联网融入了各自的日常生活。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一些列新技术驱动着社会步入万物互联的新时期,数字化、精细化、网络化金融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融入金融新常态。这些技术不仅仅衍生出了便捷的新工具,更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代表了可以被现有的金融结构和体系吸纳入固有框架、优化既有流程和资源的技术要素。我们的新金融体系在互联网及其整体产业的助力作用下实现了服务高效化、监管智能化、组织多元化、风险可预判等质的飞跃。金融的市场功能正在不断被强化,服务于社会民生、经济、创新运动浪潮之中。

强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力

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是合理分配社会经济资源。金融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如何高效地把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的环节,满足公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平衡发展。要提高效率,那么金融就必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互联网成为了最强大的纽带。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科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强势引导传统金融业的创新和变革,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变革支付清算手段,升级客户管理、丰富客户服务工具和运营管理模式,重构风险评估体系,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使金融服务化被动为主动。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爆发,给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造成很大的挑战。中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迅速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各级金融机构承担起“疫情阻击战”的支援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