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聚焦 数字基建: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

发布时间:2020-04-30 17:55来源: 未知

  具体情况如下:来源:中关村杂志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四大板块构建出了“数字基建”的华 丽轮廓,它们不仅扮演着贯穿今年全年最重要逆周期投资拉动角色,而且 代表着未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全新打开方式,更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 成长的核心与关键动能。

  文 晓锐(广东)

  在由5G、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 充电桩、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 联网等七大主力构成的新基建格局中,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四 大板块又进一步以闪亮的集体阵容构建 出了“数字基建”的华丽轮廓,它们不仅 扮演着贯穿今年全年最重要逆周期投资拉 动角色,而且代表着未来国内基础设施建 设的全新打开方式,更将成为中国经济高 质量成长的核心与关键动能。

  与铁路、公路、机场和房地产等 组成的传统基建显示出非常明显的重资 产表征完全不同,数字基建往往以轻资产和高科技含量的形象闪亮登场,并且 其带动的生产要素流动主要在无形的 “网”上进行,而不像前者那样在有形 的“路”上穿流。正是如此,传统基建 的价值拓伸往往受到物理空间的抑制, 而数字基建可以实现无限的价值延展。 另一方面,传统基建产生的投资效应更 多地局限在行业内部,或者仅仅从外延 层面拉动相关的产品需求,而一旦这种 需求弱化和消失,产业关联作用与市场 繁荣周期便很快终止与结束;但数字基 建则携带着天然的跨行业赋能特质,或者说可以从内涵深度为所及产业植入全 新增长基因,且这种基因具有永续之力 并可实现自我迭代,从而维系产业持久扩张与市场经久繁荣。 核心经济诉求的差异进一步显示出数字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虽然像后者那样数字基建的投资加码与强化能够 成为扩大就业的催化剂与稳定增长的强 心剂,但这些短期目标显然不是数字基 建的全部承载或者实质性效用部位的体 现。以科技为核心驱动经济发展才是数 字基建的最主要着力方向,由此带动的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新兴产业成长以及 经济增长持续久远则是数字基建的必然 逻辑。值得强调的是,传统基建具有一 定的负外部性,如铁路、公路的修建会 挤占农田资源,畅通车流的同时也带来 空气排放污染,还如企业过度与重复投资在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的同时,更会形 成产能过剩等问题,但数字基建则具有 较强的正外部性,如线上办公可以有效 隔离新冠病毒传染,网上教学能够有效 降低办学成本,针对实体环境还可以做 到零排放与零污染。以此观之,数字基 建才是经济高质量成长的必然之路。

  其实,即便是新基建中的特高压、 城际轨道交通与充电桩,也不可与数字 基建同日而语,尤其是特高压、城际轨 道交通从投资性质上看仍属于传统基建 范畴,某种程度上追求的还是改善经济 与就业环境的短期目标,是一种应急性 的投资提前释放。包括充电桩在内,相 关基建投资所能产生的作用更多地还是 停留在行业内部或者仅仅产生有限的外 部产业关联。而比较之下,数字基建显 然是一种战略性、内置性并能够承受所 有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安排。另外,放 在国内整个基础设施版图中观察,加大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与充电桩的投资 显然是补短板,而鉴于我国5G、大数 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沉淀出的技 术优势,强化数字基建无疑则是在加长 板,并且它们还是各个行业可以通用与 共享的基础设施,最终实现的不仅仅是 产业振兴与经济繁盛,更有综合竞争国 力的显著增强。

  具有高连接速率、超低网络延时、 海量终端接入以及高可靠性等特征的5G 投资堪称是新型“高速公路”的战略布 局,其中不仅形成网络设备、光纤光 缆、大小基站等多元硬件产品需求,还 会在终端产生无可估量的应用需求,包括C端的云游戏、AR/VR和高清直播等线 上产品以及B端的云办公、车联网等等。 按照计划,继去年5G商用元年后,今年 将是5G规模元年,仅拿基站建设来说, 今年国内建成的5G基站有望突破70万, 且未来三年是5G基站的密集投放期,2022年基站总量将达到300万站以上。因 此,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 皮书》预测,2030年国内5G带动的直接产 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 亿元,创造就业机会800万个以上。

  按照总体构成,工业互联网包括网 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系统,而有了 5G的单独投资安排,工业互联网的投资 重点就在平台与安全两大地带展开,尤 其是作为核心的平台建设乃重中之重。 在这里,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好比是5G新 型“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与服务区, 制造企业借此能够快速完成对资源的整 合,并及时响应市场,实现个性需求与 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精准对接的规模化 定制,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 据集成应用,形成基于数据分析与反馈 的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能力,实现 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另外,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给,制造企业也能有效获取外部资源与 方案,成功降低研发设计以及要素开采 成本,在充分利用外部赋能的基础上, 放大生产过程的网络协同与泛在制造效 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工业 互联网平台类数量达到 269个,至今年年 底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 元,2030年将超过11.3万亿元。

  人工智能在推送由图像识别和智 能交互等组成的智能软硬件产业、以无 人机和无人船等为主的智能运载工具产 业,以及以由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智能 传感器件等关键器件组成的物联网基础 器件产业等新型产业集群的同时,更深 刻的颠覆作用就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深 度改造并推动与加速产业的智能化升 级。在数字基建的棋盘上,人工智能携 带着企业快速行进,就好比是新型“高 速公路”上飞奔的车辆。据麦肯锡预 计,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将以50%的增速 逐年增长,2019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可 达570亿元,2022年将超过700亿元。

  如今,经济与社会生活已经呈现 鲜明的万物数据化特征,数据价值与数 据应用需求呈指数般爆发,而置于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系统中,数据如同新型 “高速公路”躯体上快速穿行的血液。 作为数字基建的关键部分,大数据建设 与投资不仅体现为数据中心等物理场所 构建,还可牵引出庞大的数据中心产业 链,包括硬件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开发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提供商、零售 型数据中心服务商以及增值服务提供商 和终端用户等等。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 示,去年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50万个, IT投资规模3698亿元,同比增长13.5%, 今年投资规模将达到4166亿元;国内数 据中心业务销售额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 35%,到2030年中国数据原生产业规模 量将扩张至整体经济总量的15%。

  不得不强调的是,数字基建其实已 经演化为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竞争 的主要高地。来自Gartner的最新调查数 据显示,今年全球IT数字基建支出总额 将达到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明 年投资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对于中 国而言,中央与地方预算内资金、专项 债、政金债以及国内贷款无疑构成了对 新基建的强大资金供给支撑,但投资分 布绝对不可像撒胡椒面那样在各种板块5G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有力推手上平均用力,而应当重点向数字基建倾斜,对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全国各 地数字基建的投资底线与占比,并将政 府专项债、政金债的增量配置规模与数 字基建的完成结果紧密挂起钩来,同时 切忌像传统基建那样村村户户冒烟囱, 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性数字基建,都应 该注重拳头工程与精品工程的打造,突出规模与协同效应。

  还应当明确的是,数字基建不应当 只是公共财政投资行为,应当以减税、 贴息以及各种让利方式吸引企业与社会 资本踊跃加入进来,并最终形成市场为 主体的投资阵容。另外,作为数字基建的重要策应,有必要强力推动企业及单 位组织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特别要 有效打破组织之间的信息壁垒与“数据 孤岛”,因为只有更高的数字化水平与 更畅通的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对数字基建 的更强大需求,在倒逼数字基建运营主 体提升与改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同时, 创造与衍生出更多可以落地的数字基建 附加值。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